“数字化员工”已经走向数字化 区块链成为当地两会的热门词汇

2021-03-03 17:11 来源:华夏时报

3月迎来了2021年全国代表大会。2020年全国人大期间,很多代表对“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发展金融技术创新将为金融发展模式提供突破性路径,改革导向创新和智慧创造是大势所趋。

在今年的地方两会期间,“数字化”和“区块链”成为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和发展规划中的高频词。北京提出建设基于区块链的可信数字基础设施,建立国际大数据交换,推进自主驾驶高水平示范区建设。上海强调,要着力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经济、生活和治理的数字化。

在江西省两会会场,科技创新助力农村振兴。蚂蚁链上的井岗蜜柚成为吉安农业产业新的示范标准,“区块链上的柚子”成为当地两会的热门话题;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移动宁波分公司总经理级高级经理姚志坚在宁波两会上提到,宁波迫切需要在现有网络基础上建设一个完整的区块链专网平台,包括底层的区块链基础网络及相关管理平台、运维平台和应用门户。

银行在金融信息技术上投资了1000亿

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5G等新技术不断应用于现场的背景下,数据和智能推动金融业进入深度变革时代。金融业务形式、落地场景、市场竞争焦点、企业发展核心动力都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如果能率先把握金融市场发展的新趋势,抓住先辈的机遇,就能掌控数据智能时代新金融的关键。

智能金融以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为基础,逐渐成为金融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重要运营模式。目前,智能金融应用的常见场景包括智能客户获取、身份识别、大数据风险控制、智能投资、智能客户服务和金融云。

大型智能金融企业需要不断投资金融技术,以数字化、技术与业务的合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以客户为中心,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创新优化业务、产品、服务、流程、管理和风险控制,实现客户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双赢。

以上市银行为例,根据6家大型商业银行和7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2019年年报披露,2019年金融科技/信息科技投资总额为1008亿元人民币。9家上市银行披露,2019年金融科技/信息科技投资金额同比增长,平均增长26%。

总体而言,智能金融的情景主要体现在短期内增强传统金融服务的能力。比如从近年来移动支付和转账的变化来看,用户对线下的需求一直在减弱,移动支付已经占据了近90%的支付市场。传统网点不得不倾向于个性化设计,并继续加大努力促进网点的智能优化和改造。

值得注意的是,核心金融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现状短期内不会改变。龙头企业、大型平台、拥有核心数据的公司、金融科技服务公司,都在积极打造智能化、数据化的金融生态。

“数字化员工”接手部分工作是必然趋势从长远来看,基于数据的智能金融强调商业模式创新,这也成为未来金融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掌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打服务电话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机器人来接听电话和为客户解决问题。比如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客服机器人“小普”自2019年上线以来,其电话流量已经占到总电话流量的80%以上,有效弥补了人工服务的不足,减少了客户的等待时间。

未来,“数字化员工”势必会接手企业中一些简单的、基础的服务。浦发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时报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数字员工”的出现可能不会对银行员工总数产生太大影响,但员工结构可能会有所改变。未来掌握新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员工比例将逐步提高。可以预见,未来银行将会有更多的技术工人,同时也会聚集更多的高素质业务人才和管理人才。比如目前在网点测试的“小普”,可以有效协助理财经理为客户提供第一次风险评估服务,并根据客户的风险评估结果为客户介绍合适的理财产品。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正在借助金融技术加速数字化转型。包括业内首个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首个5G智能网、浦东发展牵头的O2O数字生态系统建设等。

随着金融技术的智能化和数据化的变化越来越迫切,监管难度也随之增加,技术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监管能力也迫在眉睫。今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我们期待着NPC和CPPCC代表就金融技术情报、数据和区块链技术提出新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