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派周良:成长风格偏好处于历史极端 水市场风格将回归

2021-08-03 17:41 来源:新浪财经综合

近五年来,小众一直以投资大盘股价值股为主,积极参与线下创新,得到了投资者和渠道的充分理解。

今年,随着市场对成长型风格的极度偏好,价值股越来越被市场冷落。特别是7月份,市值指数单月下跌11%。

当成长股的赚钱效应越来越强,而价值股的跌幅越来越大时,我们的投资者和渠道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即使是老客户可能也会有疑问,他们还能坚持投资小众产品吗?

我们越是面对不利的环境,就越应该冷静下来,冷静思考。

银行、地产、保险、白酒、制造业等传统价值股会不会受政策影响,被市场颠覆,估值越来越低,甚至亏损很多?

事实上,这些传统价值产业具有最长久的生命力和确定性,经受住了历史的长期考验。

在经历了三次技术革命、互联网泡沫和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它不但没有消失,反而继续发展。

以最近大幅下跌的地产股为例。大家都担心房地产行业的监管会像教育培训行业一样,出现颠覆性的变化,导致房地产公司的利润急剧下降。我们必须分清,调控不是要消灭房地产行业,而是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降低行业涉及的金融风险。城镇化率提高和需求改善带来的每年15亿平方米的住房需求,以及地方政府收入依赖土地出让的现状,在5到10年内不会有大的改变。

大家都担心房地产行业毛利率下降。企业是逐利的,毛利率是由行业的竞争强度决定的。随着高杠杆企业的限制,中小房企退出市场,以及“两集中”的土地供应政策,行业正在享受向龙头企业集中的红利。龙头房企毛利率将保持合理水平。但龙头房企目前的市盈率只有5倍左右。估值水平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以现价购买地产股,几乎等于地产公司不需要拿地继续经营,只要手中现有项目结清,就有回报。

以银行股为例,银行资产质量处于近五年来最好的时期,今年将迎来净利润增速逐季上行,估值为十年来最低的良好局面。去年整个银行业利润基本为零增长,这是近五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周期爆发带来的,去年就是这样一个高峰。随着资产质量的提高,不良资产拨备减少,银行净利润开始上升。现在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和拨备覆盖率是过去五年最好的时期。银行的收入可以完全转化为利润,因此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将进入上升周期。

只要经济还在发展,M2还在增加,信贷规模还在增长,银行的收入和利润也会增加。银行的中期报告将在8月陆续出炉,多家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发布了半年度快报,净利润均有15%的增长,全年还会更高。但行业估值为十年来最低,国有大银行的市盈率普遍低于0.65倍。美国只有一半的大银行。

对于保险业来说,今年上半年保险业新单保费收入为负增长,低于预期。这就带来了人们对保险业未来增长的担忧。平安的市值不到嵌入式的0.75倍

近年来,大家对市场对成长风格的偏好都有一些感受。我们来看客观统计。沪深成长和沪深价值指数成份股市盈率达到4倍,为2013年指数成立以来最高。相比之下,上一次低点是2018年10月的1.64倍。在刚刚披露的基金二季报中,主动权益类基金持股前十名中,成长风格的敞口水平也连续超过2015年和2013年的历史高点,处于历史高位。极端情况下,一定不能持续太久。

事情必须扭转,市场风格才会回归。

历史不会简单地重演,但会惊人地相似。成长和价值的风格循环贯穿于股票市场的历史。我们不预测价值型风格何时回归,但可以估计两种风格的收益风险比。我们应该选择收益风险比较好的投资方向。投资不能随波逐流,尤其是当趋势被演绎到极致的时候。

我们也一直在考虑风格平衡的问题,这样产品的性能才能更加平衡。

过去两年的成长股市场也给我们上了一课。我们应该考虑风格平衡的问题。我们有一个想法,“超额收益来自大多数人的误解”。实际上有两个方向。一是大家都觉得不好,但实际情况比大家预期的要好。比如银行业。

另一个方向是大家都觉得比较好,但实际情况甚至比大家预期的还要好。比如一些高成长股,它的实际情况比大家预期的要好。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在第一类上投入了更多。但是我们也对第二个方向做了很多研究。找到了一些有特色的研究方法。如果市场时机合适,我们会考虑在这个方向增加一些投资。

逆境可以发人深省,压力可以孕育动力,促使我们不断提高认知水平。

在过去的八年里,投资者和渠道伴随着我们经历了各种考验。2013年成立之初,连续三个季度亏损,2015年上半年业绩明显逊于市场。2018年中美贸易争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

每次压力最大,回头看,都是新一轮盈利的起点。每一个投资方向的选择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我们冷静处理,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