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披露推动互联网寿险定价回溯

2021-12-03 11:3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人身保险部近日发布《关于试运行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定价回溯机制的通知》号文,拟于2022年1月1日起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定价后试运行,试运行期为一年。据中国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这是首次实施定价追溯监管,要求保险公司定期对实际经营业绩与定价假设的偏差进行复核,并引入主动调整、公开披露、主动报告机制。

寿险产品之前也有追溯要求。本通知的创新之处在于:明确追溯指标偏离程度与整改措施挂钩,引入公开披露机制。业内认为,寿险公司每年都会提交产品总结报告,对所有产品进行追溯。在此基础上,通知进一步要求保险公司根据追溯指标的偏离程度主动采取措施,并根据偏离程度对措施进行细分。

所谓定价回溯,实际上是将确定产品费率时使用的精算假设与实际经营结果进行比较,重点是有利和不利的偏差。保险公司进行产品定价、成本分摊等。根据精算假设。精算假设与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是否一致,关系到公司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定价回溯是要求公司每年检查经营状况,纠正之前做出的不合理假设和决策。

根据通知,保险公司应对每年在售的互联网寿险产品进行价格回溯,回溯产品范围从上市到回溯期末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前十名的产品。保险期限在一年及以下的互联网人寿保险产品,应当追溯分保后的赔付率和费用率;保险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互联网寿险产品,必须追溯发生率、费用率、退保率、投资收益率。

过去,通知的新要求是将偏离程度与要采取的相应措施联系起来。根据通知,如果偏差在10%到30%之间,保险公司要主动关注;偏差在30%至50%之间的,保险公司主动调整完善;偏差在50%以上的,保险公司应当主动报告并披露信息。

在明确整改措施后,《通知》的另一个创新之处在于引入了公开信息披露机制。通知要求,对于偏差大于或等于50%的产品,保险公司应于次年1月15日前以正式文件形式主动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当地银保监局报告,并提交指标变化原因分析及合理性评估报告;次年1月20日前,“本产品过往经验偏离定价假设”应在相关互联网寿险产品的销售页面和销售平台页面向社会公开披露,并披露追溯指标名称、偏离定价区间及其原因。

偏离程度过大,实际上反映了以往精算假设的不合理性。近年来,监管部门的通知中经常提到产品费率确定的问题,包括不合理的退保假设,如一定的养老保险和意外险。盈利测试假设中,前五年退保率超过70%,明显高于实际退保情况。投资回报假设不合理。比如养老保障、在线名人,盈利测试中的投资回报假设高于公司近五年的平均投资回报水平,显然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