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100强企业土地价值近4.4万亿元 房地产企业表示不会接受高价

2020-07-10 09:54 来源:证券日报

随着投资的恢复,上半年房地产企业的征地投资呈现出先抑制后增加的曲线,前100家房地产企业的征地金额分别增加和减少了一半。碧桂园、融创和万科在公开市场上收购土地相对谨慎,而一些浙江房地产企业投资相对活跃。

“头两个月,房企更加谨慎。大型企业应考虑运营安全问题。今年上半年,公开市场的土地收购有所减少,但它们在并购或土地收购协议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总体而言,投资和土地收购并不疲弱。”同一个政策咨询研究部的张宏伟主任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在二季度公开市场的土地价格上涨后,一些房企的投资逻辑开始发生变化,尤其是房企的负责人更注重协议收购土地、旧的改革或通过并购增加土地储备。

“房企有能力扩张土地,这来自于自身良好的财务结构和稳定的流动性。”壳牌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另一方面,上半年相对宽松的金融环境,超出预期的销售业绩回升,以及地方政府积极的土地政策,都给了房企足够的机会和市场预期。

二线和三线城市成为地主的战场

据嘉里统计,2020年上半年,房地产百强企业新的价值门槛达到79.6亿元,同比增长19%,同比增长1%;房地产百强企业新增总值近4.4万亿元,同比下降2%,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00亿元。

嘉里房地产研究指出,就梯队而言,新价值前10名的住房企业占前100名总价值的36%,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二级住宅企业新增增加值占百强企业总值的25%,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总体而言,新增土地储备资源主要被前20家房企占用,占60%以上,资源仍然高度集中。

“从征地城市的角度来看,澳、港、澳、大湾区两大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仍是房企的重点战略投资领域。排名前30位的主流房企往往会回到二、三线城市,少数会转向三、四线城市。”张宏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总体而言,二三线城市市场容量大,周转空间大,是房企投资布局的主战场。

据不完全统计,部分城市投资潜力大、地块质量高的城市将面临更激烈的竞标,尤其是长三角的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房企“赶超”难度继续加大。第二季度,金地、中海、新城参与重点监测城市重点地块招标70多次,但中标概率只有20%左右,可见热点地块招标的激烈程度。此外,绿城、滨江、德信等浙江房企逆市而动,在根深蒂固的地区预留土地,杭州、苏州等核心城市的土地供应热情也明显提高。其中,上半年杭州市100强住宅企业用地同比增长70%以上。

主要的房地产公司采取不同的方法

考虑到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和多次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不同层级的住宅企业对征地投资的态度明显不同,征地方式也不同。

柯睿房地产指出,龙头住宅企业具有较高的土地储备价值和较长的去化学周期,

“对于土地市场,公司始终保持‘走走看看’的安心,不把土地当成国王或高价土地,而是用频率换概率。今年以来,公司抓住市场窗口期,合理增加了一、二线高耗能城市的部分土地储备,但整体地价仍处于较低水平。”龙湖集团相关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当市场特别热的时候,公司将采取并购的方式结合TOD地铁上部结构进行土地收购。今年上半年,龙湖在土地市场上赢得了五个TOD项目,分布在长沙、东莞、武汉、杭州和Xi。共同的特点是,它们都位于核心城市群的高能轨道交通节点,综合开发形式复杂,对开发企业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首套房企的土地储备规模相对较高,前期积累了大量的土地。从中长期战略角度来看,土地战略主要侧重于调整空间结构、土地收购成本和业务结构。并购、旧改革和TOD项目的收购可以利用较低的土地成本获得更好的城市资源。”壳牌研究院(Shell Research Institute)高级分析师潘浩对记者表示,更重要的是,目前国内外金融市场对房企的融资使用有严格监管,不能直接用于土地购买等活动,而可以在城市更新、旧城改造和TOD项目中设立专项融资债券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多的资本资源。

对于下半年的市场结构,柯睿地产也指出,总体而言,疫情过后,这一轮重点城市加快了核心地块的转移,这对有财力的企业来说是一个调整土储结构、获取核心资产的好机会;对于以“生存”为重的中小房企来说,应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土地市场,以“促进销售、紧缩投资”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