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住房压力 提升年轻人幸福感

2021-09-03 15:4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北京最近出台了两项惠民措施,涉及广大市民的住房保障:一是《关于加强公共租赁住房资格复核及分配管理的通知》,二是《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征求意见稿)》。众所周知,北京市政府在公租房建设和管理方面始终愿意下大力气,改革步伐走在全国前列。北京在公租房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举措,无疑为国内其他城市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让很多“看房却叹息”的年轻人看到了希望。

所谓公租房,通俗来说,就是国家提供政策支持、建设标准和租金水平有限的经济适用房,面向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城镇稳定就业农民工出租。建设公共租赁住房不仅需要政府巨额投入,更体现了政府惠及社会中低收入群体的执政理念。

这是一个典型的惠民生的重要经济举措,但其本质已不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它还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意义,将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衣食住行是最基本、最低级的心理或生活需求,住房是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需求。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由于新增人口众多,土地等资源供给有限,住房成为“稀缺资源”。物价上涨很快,房价收入比一直在上升。很多中低收入人群,尤其是年轻人,压力很大。一小部分年轻人为了买套房,甘愿放弃所有的家当,掏空“六个钱包”,还要背负巨额房贷,有沦为“房奴”的危险,这也对年轻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退一步说,即使年轻人不买房,有时也会被租房压得喘不过气来:房东一次性收取年租金,租金快速上涨,让一些低收入的年轻人感到尴尬。最麻烦的是租房贷款套路多,租房押金多,租房质量差,让很多年轻人防不胜防。

显然,租赁住房的建设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为社会稳定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更关系到年轻人的幸福。首先,可以让中低收入群体和进城青年有住的地方,有效消除高租金、住房质量差的困扰,让进城青年朋友安心工作、创业、生活,从而给他们更多的未来希望。

此外,这将有助于减少年轻人的住房支出,增加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并更接近共同富裕的美好目标。有地方住是社会公平繁荣的重要条件。鼓励私人、企事业单位尽可能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出租屋,扩大公共出租屋数量,将使更多的年轻人入住质量安全可靠、租金实惠的出租屋,从而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可以有效消除租房者的后顾之忧,明确规定租房双方的责任和权利,调节价格,尤其是在租金异常上涨的情况下,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抑制租金过高的现象。这对涌向城市或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好处:年轻人可以节省租房成本,减少生活开支,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其他消费。

值得期待的是,如果这两项政策落实到位,将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改变城市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住房消费观念:很多年轻人会因此改变住房观念,不会把买房当成终身追求,不会为了买一套房而“节衣缩食”。相反,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收入和经济实力,住在公租房或者干脆租房。这不仅可以缓解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压力,避免人为推高房价和房地产行业过度发展带来的危害,保证中国房地产行业在健康可持续的轨道上运行,还可以帮助年轻人规划好未来的生活,有更多的资金可以花,实现自我提升能力,从而增强幸福感和舒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