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新三年规划 “种”在“心”里

2020-05-19 09:14 来源:和讯科技

“我有一个尚未实现的目标。我希望三年后,早稻亩产将超过700公斤,晚稻亩产将超过800公斤,中稻亩产将达到1200公斤,双季稻亩产将达到1500公斤。当这一目标实现时,湖南省四分之一的稻田将种植超级稻,这将产生该省年粮食总产量的一半。”18日,“90后”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长沙隆平高科技(000998,古坝)科技园举行的“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揭牌仪式上,首次阐述了他的“新三年规划”。

在揭牌仪式上,袁隆平以深刻的思想揭示了他的新计划。因为他的目标必须依靠好的种子来实现。这样的好种子被“种”在这个创新中心。

“一桌”院士引领种业创新中心诞生

湖南“落户”了六位“种子”院士:袁隆平、关春云、余隆、邹、刘中华。他们的研究涉及六种主要的农业物种:水稻、油菜、猪、胡椒、鱼和茶。湖南人笑着说,有了他们,“一桌”的事就完了。

湖南省有关部门为种业人才准备了“锅碗瓢盆”和制作“一桌菜”的原料。种业创新中心应运而生。

"我们高度重视种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湖南省科技厅厅长童旭东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一建设被列入湖南省与科技部之间的讨论,并由湖南省政府推动。这是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核心举措,也是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标志性工程。

去年1月,湖南省政府与中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种子产业中心。计划重点关注种业创新的重大问题,重点关注现有成果转化、关键技术研究和重大基础研究,最终提升种业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后,湖南投资2亿元(000548,古坝)建设种业中心物化运营平台,并开始探索股权激励、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和专业研究中心建设等制度和机制创新。

种业中心隐藏三大“雄心”

童旭东介绍,该中心计划设立三个核心功能块:运营管理、技术研发和成果孵化。其中,专业研究中心承担种业中心的技术创新职能,结合湖南农业特色优势,重点研究水稻、油菜、蔬菜、畜禽、水产品、茶树、水果、花卉、中药等领域。

一期建设计划启动两个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即分子育种技术和生物育种智能大数据中心,以及八个解决水稻等领域关键育种问题的专业研究中心,即所谓的“2 8”建设。第二阶段计划开始研究生物安全测试、基因工程和其他物种领域的其他关键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在首席科学家的领导下,在相关大学、研究所和企业的优势科研力量的共同参与下,将建立一个一体化、专业化和流程化的现代种业创新体系。”童旭东接着说道。

成果孵化和转移中心将通过设立基金、合作开发和知识产权运作服务于成果的转化、孵化和产业化。

“种业中心的近、中、长期科技研究计划坚持短期效益和长期目标的有机结合。例如,加快成果的成熟,选择一些创新成果丰富和突破可以的方向

(长沙,《科技日报》,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