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金融合作“一对多”打破了海湾地区金融机构的封闭生态

2021-05-25 15:38 来源:证券时报网

原标题:跨境金融合作“一对多”打破湾区金融机构封闭生态

跨境理财下,银行之间的合作生态是怎样的?

一个细节是,在试点实施细则草案中,大湾区银行间跨境合作的模式已经从最初大家猜测的“一对一”转变为“一对多”。

“这一变化将为许多希望参与财富管理业务但在海外没有很多分支机构的内地金融机构提供机会。”渣打银行中国财富管理部投资产品与投资咨询总监闵成在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些外资银行高管告诉记者和经纪公司中国记者,一些在粤港澳大湾区有业务基础和成熟布局的银行,在自身的地理优势下也会有很好的机会。“聚焦大湾区金融,需要机构做出良好的判断,下定决心深化培育,共同努力”。

会打破封闭的局面

最近《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反馈正式关闭。在征求意见稿中,大湾区银行之间的跨境合作模式已经从最初市场猜测的“一对一”转变为“一对多”。

闵成告诉记者,在“一对一”的合作模式下,银行和机构倾向于选择同一个集团与内地/港澳的另一家金融实体建立合作关系,导致合作环境相对封闭。但是“一对多”的模式完全打开了这种局面。

“我们可以将‘一对多’合作模式视为金融机构的‘包容性’政策。”闵成解释说,这可以为很多内地金融机构,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机构提供机会,他们想参与理财,但在国外没有很多分支机构。“更多金融机构的参与,可以增加大湾区理财业务的活力,也可以在9月2日为不同城市的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

虽然允许“一对多”,但银行内部差异也不小。比如在投资者适宜性对接方面,如何解决不同银行之间同一产品的风险水平识别方式不同的问题,如何协调处理这个问题?

记者从渣打银行了解到,该行在两个市场使用的产品评价标准和客户风险评价标准的表述会有一些差异,但背后的评价体系和系统逻辑都是相通的。

“不同的银行对产品的风险评级有不同的考虑。但从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出,无论是金融子公司还是公募基金,都需要同时参考发行人/管理人和代销机构的评级。它还给出了不同银行可以参考的标准。”闵成说。

第一产品或主要投资于债务资产

在满足跨境金融沟通要求的情况下,外界纷纷猜测银行机构推出的首个产品的出现。征求意见稿显示,跨境理财沟通初期,主要推出中低风险产品,即风险评估在R3及以下的产品。

“此类产品应以货币市场工具或债券资产为基础,适当持仓的股票也可能增加潜在收益率,但净值整体波动不会很大。”闵成告诉记者,目前,公募基金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都纳入了初始跨境理财产品,但保险理财不在其中。

记者了解到,目前内地投资者主要通过QDII、QDLP、QDII等形式购买跨境理财产品,在中港基金互认推出后,也可以通过这一渠道投资在香港注册的基金产品。“尽管如此,对现有渠道的总投资还是有一定的限制,对投资范围也有更严格的要求。”最小Ch

作为一个巨大的市场,大湾区依赖于珠江三角洲相对富裕的经济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广东省常住人口为1.26亿。此外,毗邻港澳,大湾区具有良好的集聚效应。

金融业态方面,毗邻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珠三角地区,不仅有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有地方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会展行业,金融服务业相对发达。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和网上银行的发展,许多银行,尤其是外资银行,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闵成表示,从个人角度来看,金融机构不仅需要跟上产品开发的市场趋势,还需要利用好数字工具来增强财富管理业务的能力,为大湾区的投资和金融管理需求提供更多选择。

“理财通必然会加强粤港澳三地银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还将看到许多强有力的合作和“保持集团”互惠的例子。”闵成认为,理财通还将加快内地投资者对跨境理财的认识,同时帮助海外投资者对内地理财市场有更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