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关系逆转 生猪价格持续下跌 养猪业的盈亏平衡点到了吗

2021-05-31 15:55 来源:第一财经

供需关系逆转,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养猪业的盈亏平衡点到了吗

【生猪屠宰继续明显回升。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出栏量1-4月同比增长39.6%,4月同比增长41%。]

中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区域性防控,为期一个月。猪价长期居高不下,今年以来持续下跌。

至于两者的关系,很多专家认为,当前时期生猪价格的下跌趋势不能简单地与区域防控挂钩。目前,生猪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猪肉供应大幅增加,消费疲软,供应增速超过消费恢复速度。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告诉记者,目前生猪价格已经接近行业平均盈亏平衡点,下跌的空间和时间都不多。预计6月止跌企稳。但由于大猪比例高,热天猪肉消费量低,猪肉进口高,生猪价格止跌后短期回升有限。

供应过剩导致生猪价格呈下降趋势

根据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发布的《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工作方案》,从2021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区域性防控。主要内容包括优先防治动物疫病和加强生猪运输监管。

到现在,新政已经在全国推行了将近一个满月。朱增勇称之为“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了有效的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机制,有利于促进区域内和区域间重大疾病的联合防控。机制;二是通过“调猪调肉”的全面转型,实施指定渠道管理,降低疾病传播风险,提升规模化水平;第三,从长期消费趋势来看,强烈推动猪肉消费由热鲜肉向冷肉转变。

至于新政对生猪价格的影响,业内人士表示,这一因素是4月下旬和5月上旬东北和华北生猪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目前已经“消化”了。这背后的逻辑是,东北地区生猪产能恢复较好,该地区消费量小,需要向外转移大量生猪。由于区域防控,东北地区生猪运输难度更大,生猪价格先降后放。而在南方地区,由于缺少北方地区的生猪,价格一度偏高,压杠意愿相对较强。

在朱增勇看来,供大于求导致了当期生猪价格的持续下跌。需求方面,猪肉消费需求下降,一般是每年3-6月的淡季。供应方面,主要原因是生猪屠宰继续明显回升。1-4月,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屠宰同比增长39.6%,4月同比增长41%。

此外,冷冻产品投放市场,其他肉类供应丰富,减少了国内新鲜猪肉消费需求。去年进口的冻猪肉价格较低,正在不断投放市场;此外,今年1-4月,猪肉进口达到159万吨,同比增长18%,牛肉和家禽进口分别增长19%和20%。

大猪集中屠宰造成的“踩踏效应”不容忽视。因为假期效应的消费提振不明显,5月初大量大型猪恐慌放生,超大型猪明显打压了标准猪价格。

前面提到的业内人士是

广西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高对记者表示,根据官方数据显示,可育母猪和生猪存栏量已大幅恢复,这为本期生猪价格持续下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末,中国生猪数量已回升至4.17亿头,同比增长29.5%。预计第二季度全国生猪库存将恢复正常水平,第四季度生猪供应将恢复正常,这意味着中国猪肉供应形势从根本上得到改善,高生猪价格的市场基础不复存在。

高说,据官方宣布,中国有4000多万头母猪。按照以往的规定,对应的猪价应该在6元/公斤左右,而现在的猪价是9元/公斤。这可能与目前库存的可育母猪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三元母猪有关,因为这些三元母猪的各项指标较差,导致其药效未能完全释放。

大型养猪群体需要认真考虑“过冬”问题

生猪价格的下跌趋势也可以从产能上得到证实。根据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的数据,2021年4月,可育母猪存量已恢复到2017年底的97.6%,生产能力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最近“牛、猪”屠宰加速,猪的价格迅速下降。

但由于去年底和今年年初非洲猪瘟疫情,当时仔猪的供应量较低,仔猪需要6个月才能放出来,这意味着6-8月以后,大型猪的供应量会受到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尹表示,“牛猪”清理后生猪价格仍有一定的阶段性反弹的可能性,但到目前为止,生猪价格下跌后并没有出现200斤左右的生猪出栏,这就缩小了6-8月生猪价格的反弹空间。

尹认为,从今年来看,今年生猪的低价位可能达到每斤7元。到2022年,将出现产能过剩,生猪价格总趋势走低。今年,市场一直在叫好,但实际上一直在下跌。重要原因是从业者过于乐观,不断压杠,导致猪肉供应额外增加。

目前生猪价格在走低,饲料价格在上涨。总的来说,中国养猪业的利润大大减少。目前猪头企业养猪成本在8元一斤左右,现在猪的价格已经到了9元。

据朱增勇统计,如果是购买仔猪进行养殖,从今年3月初开始进入亏损期,本期亏损损达到每头800元上下。如果是自繁自养,成本低于17元/公斤的话,盈利水平大约在每头100~200元;成本高于18元/公斤以上的话,部分地区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已经进入亏损。

由于利润受损,养猪界或再次出现“肉贱伤农”的情况。但高远飞认为,尽管中国养猪行业现状是中小散户仍为主流,但他们船小好调头,如果猪价便宜,养猪亏钱的话,就会果断退出,等待猪价上涨周期的到来,这就是一个周期性变化。

他说,养猪界真正需要关注的,反倒是大型养猪集团。它们的生猪出栏量都在千万头级别,尤其是在猪价下行周期,要认真考虑如何“过冬”的问题。

朱增勇表示,“肉贱”的主要原因是供给过剩,保障生产稳定性、建立市场风险防控机制,才能有效防止“肉贱伤农”。比如,通过及时的预警信息引导养殖户理性决策,合理调整母猪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母猪,同时将生产管理由补栏扩产向提高养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转变。

再比如,完善中小规模户政策性风险防控和金融扶持体系。通过完善生猪价格/收入保险政策,鼓励养殖户通过购买生猪价格/收入保险等方式降低由于猪价回落导致的经济损失;为中小户提供低息/贴息中长期贷款,缓解猪价下跌时导致的资金问题。同时,养殖户应转变观念,理性对待市场变化,科学合理决策,避免一哄而上、盲目扩产。

其实,高猪价刺激社会资本进入养猪业,也引发了行业内有识之士的思考,他们建议,进入养猪业的企业,多一些长期主义,少一些机会主义,真正把养猪当成事业来做,一门心思去研究怎么样养好猪,使其养猪场产能稳定,成为中国生猪供应市场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