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套利监管、结构性存款市场的整顿和升级

2020-06-18 11:04 来源:新浪财经综合

来源:资本套利混乱整治升级结构性存款市场退潮

资料来源:《金融时报》

我们的记者杜冰

“我以前接受过监管机构的指导。目前,我们已经开始制定一个结构性储蓄压力下降计划,然后这部分资金应该被其他债务基金所取代。”一家股份制银行北京分行的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金融时报》。

自今年年初以来,结构性存款的规模和增速大幅反弹,4月底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套利问题及其背后的商业混乱再次引起监管机构的关注。北京银监局6月12日发布《关于结构性存款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要求,要求全年结构性存款增长过快的银行采取有效措施,逐月缩减结构性存款规模,到2020年底将总量控制在监管政策要求范围内。

此外,记者《金融时报》还从多家中小银行了解到,一些银行最近收到了监管机构的窗口指导,要求在今年年底前将结构性存款规模降至去年年底的三分之二。

随着监管部门向一些银行提供窗口指导,结构性存款现在已经进入量价联动的渠道。专家认为,产品规模的压降将是下半年的重点,而实际产品产量将继续下降。

监管机构再次严厉打击“虚假结构”

“最近,通过大数据发现,一些企业在疫情期间接受银行贷款的同时,还去购买理财产品、结构性存款和其他套利活动,甚至非法进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等受限领域。这些都是需要监管措施关注的领域。”党委书记、北京市银监局局长李最近表示。

这些问题已经在数据中暴露出来了。根据中国央行的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中国各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达到12.14万亿元,比上个月增长4.05%,创历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在2.54万亿元的增幅中,单位结构性存款占绝大多数,超过2万亿元。

企业结构性存款的净增长远远大于个人,这反映了资金闲置的现象。业内专家分析,爆发后,由于融资端价格持续下跌,一些容易获得低成本债务资金的企业通过购买结构性存款获得了相当大的价差空间,导致这一轮资金闲置套利,这也是监管部门近期努力整顿结构性存款的背景。

“如果它们都是‘真正的结构’,它们就不会达到如此大的规模。事实上,许多“假结构”产品比打着结构性存款旗号的普通存款回报更高。事实上,它们是一种高利率的存款追逐行为,是资本套利的重要诱因。本轮整合的核心是限制使用假结构性存款作为高息存款的一种方式,从而干预资本市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专家还强调,由于结构性存款间接增加了银行的债务成本,是阻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监管规范的深层意义也在于降低成本和弥补不足。

东方金城首席财务分析师徐承元对记者《金融时报》表示:“结构性存款监管的主要目的是避免银行的高利率和存款追逐行为,引导银行降低负债成本,为资产侧信贷提供更大的降息空间,有利于支持实体企业的发展。"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楼也认为,目前结构性存款的高增长是由于银行面对债务压力加大了吸引存款的力度,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利用低成本资金购买结构性存款进行套利。“此时,监管结构性存款可以监管银行的enga行为

在披露北京银监局近期监测到的结构性存款市场问题的新趋势时,该行表示,“个别银行在产品设计、推广和销售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谨慎的行为,如产品中隐含的衍生品交易操作条件范围过宽、产品信息披露和风险预警不足等。”

“真正的结构”的问题是产品确实有风险。在今年爆发的全球市场波动下,以前似乎没有任何问题的结构性产品也可能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因此,虽然“真实结构”不是规范的核心,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及时把握的潜在风险问题。“我只是强调。

“假结构”的巩固和“真结构”的规范是双向的,这意味着结构性存款市场将面临进一步的“降温”。一方面,实际收益率将继续下降,另一方面,一些大型中小银行将大幅缩减其产品规模。

据有关统计,目前中小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约为7.9万亿元。如果在去年底将规模缩减至2/3,这意味着中小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规模将缩减3.8万亿元,几乎减半。

随着监管部门向一些银行提供窗口指导,结构性存款量和价格下降的趋势已经开始出现。央行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结构性存款减少3009亿元,其中中小银行单位结构性存款减少2065亿元,中小银行个人结构性存款减少968亿元。

此外,根据金融360数据研究所的统计,5月份结构性存款的发行量为763份,平均预期最高回报率为4.54%,下降了43个基点;从上个月开始。与此同时,6月第一周发行了98笔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4.27%,较上月下降28个基点。

“最近结构性存款收入的下降相对明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继续下降,在过去一个月达到60个基点。”荣360分析师表示。

据业内人士分析,自去年LPR改革以来,贷款市场利率大幅下降,但存款利率下调幅度非常有限。自今年年初以来,银行业的净息差水平持续下降。在监管和自身负债的压力下,未来结构性存款收益率下降是大势所趋。

此外,结构性存款的产品设置将继续标准化。从现在开始,增加“投资冷却期”逐渐成为银行的标准。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中行、平安银行、北京银行等银行在结构性存款产品规格中增加了“冷静期”。根据产品规范,在投资冷静期,投资者可以取消已签署的销售文件,商业银行将按照投资者的意愿取消并及时返还客户的所有认购资金。

此设置源于2019年10月中国银监会发布的《金融时报》。通知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在销售文件中规定不少于24小时的冷静期,并明确投资者在冷静期的权利。由于通知设定了12个月的过渡期,即从2020年10月开始,投资冷却期将正式实施。

专家呼吁银行:回归理性发展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今年大力发行结构性存款的目标之一是维持现有的保本理财客户,并抢夺增量客户。据业内人士分析,结构性存款的严格监管模式可能导致商业银行,尤其是一些中小银行的存款压力翻倍。

然而,专家也强调,对结构性存款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银行在“建银行、规模第一”的旧观念下的非理性行为。在当前环境下,银行需要做的更多的是尽快改变规模优先的发展理念,摒弃不计成本的资本需求,回归理性

在扭转发展理念的前提下,专家认为,未来银行业可以通过存款产品创新、渠道整合、服务优化等措施巩固存款客户基础,同时在可控流动性风险的前提下优化存款期限结构,控制存款成本。

另一方面,拓宽债务渠道,优化债务结构,可以根据市场情况适当扩大央行再融资、银行间债务等融资渠道。

“如果你真的需要资金,你可以优化负债来源,适度增加活跃负债,或者向同行发行金融债券和定期存单。资金成本可能低于“假结构”产品。”刚刚有人强调,特别是在利率下调的情况下,银行增加积极负债将有助于灵活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提高利率风险管理能力,优化负债结构。

至于如何留住客户,银行需要考虑如何通过综合服务提高客户粘性,而不仅仅是关注价格优势。

“依赖价格的顾客没有忠诚度。打造护城河,核心是根据客户需求,从整体服务结构和模式上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事实上,互联网渠道的发展为银行存款在渠道和功能上提供了很大的创新空间。”根据曾刚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