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口气说出了吸引投资的10个有效方法:三不搞、五不搞

2020-09-01 11:30 来源:瞭望

吸引投资不仅能给一个地区带来资本,还能带来技术、产品、市场和管理方法。这是对外开放的首创精神,是区域发展的动力,是40多年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同时,吸引投资应遵循平等国民待遇、入境前国民待遇、尊重知识产权等原则。完善管理体系的设计,实现互利和资源互补。

目前招商引资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在“新常态”经济下,能够有效供给的工商产品和工商项目不多。如今,各地都在毫不放松地坚持来之不易的项目。因此,很难将投资从内陆地区吸引到沿海地区,也很难将投资从沿海小城市吸引到深圳、广州和上海等沿海大城市。过去,经济繁荣时,经济大潮带来各种“鱼虾”,沿海大城市去钓“大鱼”,而剩下的“中鱼”、“小鱼”和“虾”对大城市来说意义不大,往往积极转移到内陆地区。因此,互助和吸引投资在过去很常见。然而,在现阶段,这种互助和吸引投资的现象很少发生。

第二个特点是,吸引投资的“大喊”风格已经成为过去式。过去,来自世界各地的制造商通常聚集在一起举行会议,领导人发表演讲介绍投资环境。但是现在这种广泛的活动已经不起作用了,而且最近这种活动在各个地方已经大大减少了,不是因为每个人都失去了热情,而是因为这种活动已经不再实用了。

第三个特点,低成本和广泛投资,不再适用。过去,“砍掉胳膊和腿”的投资通常会在税收、土地和劳动力成本方面获得大规模利润,但现在真正优秀的企业不再需要这种恶性且低成本的投资。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世界各国的领导人普遍走出去吸引投资,但这种吸引投资的老套路显然在各方面都不合理,需要避免和消除。目前,支柱产业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项目等大多数优质项目都具有鲜明的特点,需要产业集群发展。例如,制造业的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系统、下游销售服务和物流系统可以与制造业形成一个集群。这种利用产业集群的投资促进方式可以吸引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的产业链。

吸引投资的关键不在于一味强调当地良好的商业环境和优惠政策措施等。这些包容性待遇的政策可以写得很简短,然后发给对方。现在,投资促进不是在经济增长超过10%的状态,也不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外资进入中国,中国沿海地区有很多资金进入内地,形成了内地吸纳沿海商人,沿海吸纳外商,或去香港、台湾等地吸引投资的状态。如今,很难吸引投资。即使低成本的竞争“断臂断腿、自残”降低了社会地位,请人来请人来,吸引投资的效果也未必好。

吸引投资的第一要义是了解和研究投资对象的缺点,即投资对象的缺点是什么,最缺少的是什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哪里。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措施”,把握投资目标的生命线问题,并直接告诉对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任何负责任的企业家都想解决自己的问题。如果他抓住对方的生命线,帮助他解决问题,使企业能够

因此,吸引投资既不是屈尊俯就的礼物,也不是卑躬屈膝的乞求,而是一种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在这种伙伴关系中,帮助投资对象解决问题是激发成功吸引投资的最容易的支点。

在不断推进投资促进的过程中,有必要改变过去不适用的投资促进理念。以下十种有效的投资促进方法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帮助吸引高质量的项目。

正文|黄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账户“决策杂志”。原文于2020年8月30日首次发表,原标题为《黄奇帆:“三不招”与“五不搞”,招商引资10种有效方式》,不代表王之谷的观点。

1

产业链投资

产业链投资是指如果投资目标生产上游产品,且当地有中、下游产业,引入该目标可以开拓上、中、下游市场资源,形成产业链集群,优化配置,提高效率;如果投资目标是生产中游产品,当地政府可以向他们展示,有上游原材料可以匹配,也有下游市场可以连接,只要投资目标进入当地市场,就可以形成产业链。

即使当地没有有效的产业链,你也可以和对方打赌:只要对方进入当地市场生产中游产品,政府保证在一两年内支持相应的上下游市场;只要对方引进核心企业,就能保证上游原材料、零部件在两三年内完全匹配。如果无法匹配,当地政府将给予补偿。总之,一个市场规模大、上下游可以匹配的产业链系统往往具有很强的产业集聚能力,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运营成本,成为吸引世界级巨型企业的桎梏。

重庆市政府吸引电子产品企业投资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2008年,内陆地区没有电子工业,电子产品制造商都分布在沿海地区,主要业务是加工贸易。这是因为原材料和零件来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