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在轨道上建设两条纵、一条横工业带

2020-12-25 15:09 来源:中国商务网

近日,《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规划》)正式发布,提出建设“两纵一横”的沿江、东南、西三大产业带。

古往今来,各行各业都会繁荣起来,流量会领先。从空间上看,三个产业带之间的距离非常大,最短的近30公里,最长的超过100公里。产业集团之间如何实现高效合作?记者梳理了广州正在建设和规划的高铁线路后发现,“两纵一横”产业带的交通骨架布局基本成型。

从横向来看,时速160公里的广州地铁28号线与沿江产业带的走向基本吻合;从纵向来看,同样以160公里/小时的速度运行的22号线串联了西部工业带的主要群体。最近开始研究,或者说采用磁悬浮列车的“知识城-南沙快线”,已经成为支撑东南产业带的大动脉。与此同时,新百-广州城际、广佛东环城际等多条快速轨道正在紧张建设中,在三大产业带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一直以来,综合交通枢纽是广州城市建立和壮大的基础。在城市整体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广州将在高速轨道上打造“两纵一横”产业带,继续提升交通枢纽服务水平,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

由三大工业带组成的铁路网

《规划》提出沿江产业带将“建成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集群”。主要节点包括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实验区、天河中央商务区、天河高新区、海珠广场文创金融产业创新区、仲达国际创新谷、白天鹅塘商务区等产业平台。

广州地铁28号线,时速160公里,沿珠江东西方向运行,途经广州市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黄埔区、增城区,在白天鹅塘、滨江东路、琶洲、玉柱设有车站。

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实验区是沿江产业带的重中之重,覆盖“一江两岸三区”。28号线连接琶洲核心区和玉柱区。此外,白天鹅塘站和滨江东路站分别对应白天鹅塘商务区和仲达国际创新谷。

西部产业带以“打造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重要节点包括广州南站商务区、海龙科技创新区、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等重点平台。

广州地铁22号线是万顷沙至白天鹅塘(芳村)的一条纵轴线,经过广州南站、西朗等站,与西部工业带的广州南站商圈、海龙科创区相呼应。此外,根据最新规划,22号线将从白天鹅塘延伸至白云机场约40公里,白云区设有多个车站。根据白云湖数字科技城规划,已为22号线北延预留施工通道。

东南产业带重点打造“高集中度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从南到北,重要节点包括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番禺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平台。

在最近的《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政策解读会上,广州提出开通全新纵轴——“知识城-南沙快线”。具体场地目前还没有选定,考虑采用磁悬浮、高铁或者高速地铁。东南工业带覆盖人类

然而,客流并没有转化为经济效益,也没有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南站与市区的时空距离较长,无论是广州地铁2号线还是广州地铁7号线都无法将南站拉入市中心。

交通基础设施是为一个城市的长远发展服务的,必须提前规划,提前安排,甚至适当提前。

目前,时速160公里的快速地铁22号线土建工程已完成一半以上,建成后南站至荔湾的距离将大大缩短至10分钟。随着22号线向北延伸,南站至白云区的时空距离缩短至20分钟。西部产业带几个核心集团之间的沟通将变得畅通无阻,合作效率将有质的飞跃。

三大产业带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们不仅是一个空间概念,而且包含了产业集聚的内在要求。《规划》指出三大产业带各自的发展重点。以东南产业带为例,肯定会以“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重点。

但从南沙到黄埔,东南工业带跨越100多公里。空间分散与产业集聚之间存在现实矛盾。怎么解决问题?随着快速轨道大大缩短时间和空间距离,广州计划将“大宗”产业打包成联动产业集群。

因此,不难理解《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建设地铁、高铁甚至磁悬浮,开辟中新知识城和南沙两大技术创新极的内在意图。如果使用时速500 km/h的磁悬浮列车,从南沙到黄埔仅需15分钟,东南工业带核心组团之间的交通时间将大大缩短。

沿江工业带两端距离相对较短,约30公里,主要沿中心城市。时速160公里的28号线建成后,从广州西翼白天鹅塘CBD到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只有4站,从广州第二CBD(广州国际金融城-玉柱)只有6站。三大核心集团之间的时空距离大幅缩短至10-20分钟,有助于沿江产业带形成高集中度的“沿江黄金带”。

广州都市圈正在走向一体化

从建设广州都市圈的角度来看“两纵一横”的产业带,或许更能看出政府布局的深意。广州正在建设和规划的高铁线路负责连接周边城市。作为湾区的城际铁路,22号线向南延伸至东莞、深圳,28号线西接佛山,东接东莞。依托快车道,“两纵一横”产业带可以与广州都市圈的经济要素和产业资源无缝对接。

事实上,从交通一体化到产业融合共生,广佛市已经实践了10年,为建设和教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广州都市圈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样本。

2010年11月3日上午,一条地铁从佛山市齐奎路站出发,广佛地铁正式走上历史舞台。根据2019年底的最新数据,广佛地铁已从开通之初的10.1万人次增长到每天54万人次,形成了以千灯湖和龙溪大道为节点的“黄金走廊”。

从欧美和日本的经验来看,大都市区是经济活动密切的地区的优质整合,交通一体化是首要条件。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马向明认为,广佛市的成功经验可以在广州经济圈复制。“两国政府已经从基础设施上对接,尤其是公共交通的一体化运营。通勤和跨境居住提供了保障,广佛地区也逐渐变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