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亏高达40%!上市银行加价挣钱太难了 谁该拿锅

2021-05-20 15:35 来源:证券时报网

原标题:最高浮损40%!上市银行加价挣钱太难了。谁该拿锅

近日,华夏银行增收200亿元的计划受到广泛关注。

根据公告,该行计划发行不超过15亿股股票。基于这个估计,每股发行价格可能是13.33元,华夏银行在计划发行当天的收盘价是6.35元。接近110%的固定溢价,在过去上市银行的固定涨幅中从未出现过。

但实际上,股价低导致的二级市场价格低于固定价格涨幅,这是近年来上市银行普遍需要面对的“尴尬”。自2016年5月以来,共有12家a股上市银行完成了固定提价,其中7家是溢价发行。

另一方面,对于参与银行定增的投资者来说,行业内严重的估值分化也使得认购收益呈现“冰与火”。上述12家上市银行中,共有8家银行的固定收益认购人仍处于浮亏状态,其中浮亏20%甚至40%的情况很多;与此同时,也有个别银行在一年内增加了订阅量,使收入翻了一番。

“最后手段”的溢价将会增加

即使近年来银行股溢价上调、破网已经很正常,华夏银行的溢价上调计划仍然受到广泛关注。

根据计划,本行计划发行不超过15亿股股票,共募集不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在发行人认购后6个月内不能转让。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平均交易价格和最新财务报告中属于母公司的普通股股东每股净资产的80%。

如果募集资金总额上限直接除以拟发行股票数量上限,每股发行价格约为13.33元,比计划发行当日银行收盘价高出一倍以上。如此大的固定溢价,在过去上市银行的固定涨幅中从未出现过。

对应固定加价,更关键的是找到愿意高溢价参与固定加价的发行对象,主动“买套”。华夏银行的定增计划,说明发行目标目前还没有确定。

招商局证券首席银行分析师廖志明认为,银行作为国有金融机构,在提价方面存在约束,股东愿意高溢价参与提价的原因是从长期战略合作业务的角度支持银行的发展和转型。

事实上,自2003年a股上市以来,华夏银行已经完成了两次高溢价的上调,溢价幅度位列上市银行的顶级案例之列。

2008年10月,华夏银行完成固定增资115.6亿元,以14.62元的发行价向首钢集团、国家电网、德意志银行等大股东发行7.9亿股股票。当时华夏银行的二级市场价格只有7元左右。

2019年1月,华夏银行完成固定增资292.36亿元,向首钢集团、国家电网英达公司、北京投资公司发行25.65亿股,发行价11.4元,比当时二级市场价格高出约53%。当时投入149亿元参与银行定增的北京投资公司,扣除至今持有的股息收入,仍亏损约60亿元。

订阅收入《冰与火》

记录了巨额浮亏的北京投资公司并不是唯一一家仍处于浮亏状态的银行增加认购。

数据显示,自2016年5月以来,共有12家a股上市银行完成了固定增资,募集资金超过2600亿元人民币。其中,8家银行的固定收益订户仍处于浮亏状态。

具体来说,华夏银行上一轮溢价发行的三家认购人目前有40%的浮动亏损;截至2017年底,北京银行共向7家认股人发行了约24.1亿股股票

有趣的是,苏州高辛作为认购者之一,当时溢价参与了杭州银行的定增,这也引起了投资者的质疑,称该公司“显然可以增持二级市场,但坚持以高价参与定增”。

对此,当时苏州高辛书记在互动平台上回应称,公司参与杭行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在创新房地产业务为公司提供绩效支持的同时,也获得了长期投资回报,提高了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了“房地产投资”双轮驱动价值体系的形成。

此外,宁波银行2017年4月推出的80亿元定增计划虽然修改了4次,调整了几次,但直到2020年5月才最终完成,但12家发行人获得的浮动利润已经完全覆盖了投资成本,最新收益率约为109%。

银行股的估值明显不同

许多受访分析师认为,近年来上市银行固定用户投资回报的巨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固定价格和二级市场价格差异的影响。

数据显示,在订户仍处于浮亏状态的8家上市银行中,共有5家是溢价发行的,尤其是华夏银行、贵阳银行、郑州银行和农业银行。

另一方面,银行固定用户的“冰与火”更受近年来上市银行业绩和估值大幅分化的影响。

根据CICC之前的研究报告,2015-2019年是银行股第一轮业绩和估值分化周期,主要来自宏观经济、金融监管和技术进步等外部环境变化,银行资产负债表精细化管理要求提高。

期间,虽然a股上市银行数量从16家大幅增加到38家,但银行大面积“破网”已成为常态,仍有31家银行处于“破网”状态。同时,个别银行在卡位上已经领先,无论是业绩还是估值都占据了领先银行的位置。

前述研究报告认为,规模先发优势、股票资源禀赋和公司治理效率决定了机构间分化趋势将延续甚至更加显著。

该研报同时指出,当前时点是新一轮业绩和估值分化的起点,头部银行将进入新型增长阶段,表现为利润增长保持在10%~20%,非息收入占比接近50%,以净资产收益率为代表的盈利能力继续提高至20%以上。此外,损益表的重构将带来头部银行估值体系由市净率估值到市盈率估值的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