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私募圈为什么161家50亿以上规模的私募兴起?

2021-05-21 15:36 来源:《财经》新媒体

原标题:50亿规模以上的161家私募,一半在上海。上海私募圈为什么崛起?

在船的一边,千帆竞赛;病树之首,万木凤春。2021年夏天,当国内私募基金产品数量突破10万,总管理规模进入17万亿元时,私募江湖版图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最近,一家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显示,整个市场上有161家管理规模超过50亿的私募机构,其中大部分是成立10年以上的老私募,13家成立不到5年的新私募中有8家位于上海。

数据显示,50多亿私募中,45.96%在上海。不用说,林静资产、重阳投资、刘明投资、正信谷资本、严复投资、和谐易慧资产、宁泉资产等业界熟悉的前沿私募,也在上海设有总部。

一方面,老式私募的规模缩小了,另一方面,新式私募吸引了黄金。这两年a股市场的结构性市场愈演愈烈,但上海很多私募基金却大放异彩,成为私募市场低调的“吸金”。

“走,一起去黄浦江!”

“走,一起去黄浦江!”两年前,在北京多家知名私募工作多年的王茜,在朋友圈发帖后,加入了上海一家前沿的量化私募机构。时隔两年,她在上海做了很多私募,并不后悔当初的决定。

王千在北京做过两次私募,都是由知名基金经理创立的。作为渠道和市场方向的负责人,她见证了他们的“高光时刻”,感受到了他们的惨淡时光。

2019年夏天,逐渐感到渠道方向无力的王茜选择了“重新开始”。面对许多私人股本公司抛出的橄榄枝,她将下一站锁定在上海一家领先的量化私募公司。

据王茜说,在她认识的私人股本同行中,许多人和她有着相同的经历。在私募行业,从北京到上海,在另一个战场,同一个市场,他们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

近日,私募网数据显示,全市场管理规模超过50亿的私募机构有161家,其中不到5年的时间里就建立了一批“新苗子”,新增大型私募13家,占规模超过50亿的私募的8.07%。

对此,私募网解释:一方面,他们大多处于牛市,比如2017年和2020年;另一方面,他们的创始人背景不同,这些私募的管理规模正在以疯狂的速度快速增长,有些甚至以数十亿开始。

值得注意的是,在161家规模超过50亿元的私募中,有13家是不到5年前成立的,8家私募位于上海,显示了上海近年来“巨型私募”的充分孵化能力。

为什么上海私募会站得住脚?原因如下:第一,上海的金融环境具有内在优势;第二,上海本身就是优质公募的聚集地,私募公募基金经理在上海更自在;三是上海举办复旦、上财、同济等优质985高校。

以宁泉资产为例,其创始人是兴泉基金原总经理杨东。2018年,杨东从兴泉辞职,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公司宁泉资产。今年1月,他“冷却”了当时炙手可热的新能源,再次引起市场关注。

申智资产成立于2020年7月,创始人于海峰是泰康资产的前董事总经理,也是泰康资产最好的基金经理之一。在2015年股市崩盘和2016年崩盘后,他们管理的账户逆势上涨或相对抗跌

“2015年前后,很多高净值个人为了名气而认购产品,随后市场地震净值大幅回落。直到去年,净值才勉强回到1元。”王茜告诉彩联通讯社,如果他们在这里“受伤”,他们不会轻易添加芯片。

老私募黯然失色,量化私募“抢风头”

上一次牛市,凭借“网红气质”的魅力,北京某知名私募规模一度逼近50亿,但世事难料。几年后的2021年,这种私募的规模再一次跌至十亿到二十亿的“草根私募”行列。

“市场的资本结构近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资本市场的游戏性也发生了变化。”前几天接受财联社专访,感觉自己度过了一个非常迷茫的时期,在痛苦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努力寻找破局的方向。

2020年,在少数人头量化私募做“疯狂产品、大规模”的时候,几个资深私募今年募集的产品很少,成为今年私募的陪练。2021年,他们没有改善。

“在指数整体向上的市场中,指数增强型量化产品不仅可以跟踪指数赚取指数回报,还可以通过一些量化工具赚取一些超额回报,满足了一些高净值客户的刚性需求。”上海某量化私募股权合伙人分析。

“虽然中性策略和对冲策略的波动性和回撤率较低,但投资者更愿意为高收益承担一定的波动风险。”他表示,随着指数市场逐渐得到市场认可,各量化私募机构的指数增强产品营销更加顺畅。

上海的迎水,光明富庶,宁波的精神,魔方,北京的九坤,广州的轩辕,这几个近两三年出现的头量化私募名字,普通人听着怪怪的,但私募圈和渠道早就知道了。

上述量化私募合伙人在接受彩联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些量化私募的创始人在圈内都是有口皆碑的,而且大多是科技海归,凭借对数据和算法的偏执进入这个市场,在竞争中杀出重围。

类似于大多数量化私募创始人的经历,这个合伙人也是一个“学霸”。早在2010年,他就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12年,

年5月至2015年8月,他的期货实盘账户约由200万到2亿。

在而立之年就已实现财富自由后,他也曾经历过一段迷茫时光,直到遇到了两位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才决定投身于当时并不为很多人所知、当下如日中天的量化私募创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