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跨境贸易质量和效率的持续提升 中国经常账户稳健合理

2022-01-28 11:33 来源:经济日报

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货物进出口继续保持较高顺差,以美元计比上年增长30%,展现了疫情下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优势。受此影响,去年企业等部门货物贸易涉外国际收支顺差达3395亿美元,相当于跨境外汇收支顺差总额的95%。

2020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背景下,我国货物进出口顺差明显增加,这也导致经常项目顺差大幅增加。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未来经常项目趋势会如何发展?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发言人王春英认为,2020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例为1.9%,2021年前三季度为1.5%。初步测算,去年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例在2%以内,在国际公认的合理均衡区间内。可以发现,中国经常账户相对稳定,保持合理的盈余规模。一是反映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二是凸显了近年来我国在推动跨境贸易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在货物贸易中的作用明显。

具体而言,货物贸易顺差的上升不仅体现了疫情下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优势,也对提升外贸质量和效率的深层次因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的贸易伙伴日益多元化,这不仅拓宽了我们的国际市场,也有助于更多地区贸易的复苏。欧洲和美国仍然是我们重要的贸易伙伴和传统市场。近两年平均贸易额较2019年分别增长19%和24%,表现好于2019年疫情爆发前。同时,我们的贸易向其他市场的扩展也显示了它的有效性。例如,对东盟和拉美的外贸规模分别增长了22%和21%。在疫情背景下,我们的贸易伙伴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王春英介绍。

同时,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2021年传统优势项目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9%,增速较2020年提高23%。高技术出口增速也提高了20个百分点;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成为推动贸易发展的新动能。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20-2021年网购平均收支规模较2019年增长79%。外贸主体活力增强。2021年货物贸易收付款企业超过50万家,比2019年增加8000多家。

值得注意的是,服务贸易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中国的服务贸易过去是比较大的逆差,但现在逆差仍然很低。与此同时,与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加快发展。”王春英表示,近两年服务贸易平均逆差约1200亿美元,较2019年收窄53%。影响留学等跨境活动的主要是疫情的传播,所以支出也下降了53%。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变革和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贸易持续发展,2021年相关进出口略有顺差,2019年和2020年均为逆差。生产性服务贸易包括传统的加工、运输、建筑和其他服务,以及新兴的生产性服务,如金融、保险、电信、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