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尾全人工繁殖子二代中华鲟“宝宝”出生

2019-11-07 21:41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12万尾全人工繁殖子二代中华鲟“宝宝”出生,出苗量创新高

  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10月31日在宜昌黄柏河基地再一次成功催产一组中华鲟子一代,获得受精卵27万余粒,截至目前已孵化出优质子二代中华鲟苗种约12万尾,出卵量和出苗量再创历史新高。

  中华鲟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洄游鱼类,是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被誉为“鱼类活化石”、“水中大熊猫”。上世纪80年代,科研人员利用野生中华鲟亲鱼人工繁殖培育出子一代;2009年,子一代成功繁育出子二代中华鲟。

  全人工繁殖子二代中华鲟“宝宝”成活,标志着中华鲟种群自此可以在全人工环境下生存繁衍。目前,中华鲟研究所已全面掌握了中华鲟子二代全人工繁育技术。

  为了更有效保护该濒危物种,中华鲟研究所进一步探索保护技术体系,逐步开展了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技术和温度对中华鲟性腺发育影响方面的研究。

  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是一种仅由雌性遗传物质(卵细胞)繁育后代的技术,中华鲟研究所于2013年在行业内率先取得突破,是三峡集团在中华鲟保护技术上的一次成功探索,标志着中华鲟在缺乏雄鱼这一极端条件下的繁殖难题初步解决。在此次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期间,中华鲟研究所深入开展雌核繁育技术研究,获得300多尾雌核苗种,为今后进一步系统化开展单雌性繁殖技术体系攻关提供支撑。

  鱼类性腺组织的早期发育过程较为复杂,多数鱼类的性腺发育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的调控尤为明显,这引起了中华鲟研究所科研人员的关注。为了进一步了解温度对中华鲟性腺发育和分化的影响,科研人员以中华鲟受精卵为研究对象,试验性开展了不同孵化温度对中华鲟性腺发育和分化的调控机制研究,为人工调控中华鲟性腺发育和性别比例提供理论支撑。

  下一步,中华鲟研究所将进一步对标国际一流科研院所,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为以中华鲟为代表的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的保护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