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与机遇并存——煤炭向乙二醇的“蓝海”转化

2019-11-14 09:56 来源:中国化工报

挑战和机遇并存?煤基乙二醇的“蓝海”已从煤炭企业最初的“突破之路”转变为现阶段聚酯和化纤工业的大规模生产,以缓解原料供应短缺,进而转变为可预见的“红海竞争”。煤基乙二醇工业的发展前景既有挑战也有机遇。煤乙二醇工业的发展机遇是什么?有什么问题?在最近于烟台举行的2019年全国石油化工行业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乙二醇分论坛上,行业专家进行了讨论。

行业发展突飞猛进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基地,中国聚酯工业发展迅速,对乙二醇的需求也在稳步增长。随着炼油化工一体化和现代煤化工项目的建设,一度巨大的乙二醇供需缺口正逐步被国内新产能所填补。

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副主席傅相生表示,2018年,中国大型聚酯厂每年将生产5486万吨乙二醇,乙二醇年需求量将达到1546.3万吨,未来还将进一步增加。在供应方面,2018年国内乙二醇产能继续增长,达到1063.2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3.5%。中国已经成为真正最大的乙二醇生产国。

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杨亮表示,随着国内新产能的集中生产,乙二醇市场竞争将会加剧。据统计,中国目前正在建设和规划的乙二醇项目有60多个,年生产能力近3000万吨,其中大部分计划于2018年至2025年投产。

特别是对于煤制乙二醇,催化剂寿命和选择性的提高支持了装置的稳定和连续生产。受高额利润和巨大需求缺口的驱动,煤制乙二醇项目近年来激增,启动负荷大幅增加。煤对乙二醇的影响逐渐增加,竞争力也在不断提高。

“据估计,到今年年底,煤基乙二醇的年产量将达到600万吨,占国内乙二醇总产量的48%。就成本而言,尽管今年油价下跌,油基乙二醇和煤基乙二醇之间的成本差距扩大,但只有400元/吨左右,煤基乙二醇企业仍有产品大幅打折的空间。”赵亮分析说。

傅相生强调,随着中国煤化工新技术越来越成熟,生产设施的稳定性逐渐提高,煤基乙二醇的质量大大提高,行业发展突飞猛进。2018年,煤基乙二醇产能已超过410万吨,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预计到2020年,产能将超过750万吨,占45.6%。

产业面临三大问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基地,中国聚酯工业发展迅速,对乙二醇的需求也在稳步增长。随着炼油化工一体化和现代煤化工项目的建设,一度巨大的乙二醇供需缺口正逐步被国内新产能所填补。

首先,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随着几十个乙二醇项目的建设和投产,到2020年国内生产能力将达到1662万吨,到2025年达到2200万吨。产能过剩是不可避免的,行业盈利能力将受到重大影响。

其次,产品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煤乙二醇产品和石油路线产品的一些指标仍有差异,下游高端聚酯行业用户尚未认识到这一点。

据杨亮介绍,目前中国煤基乙二醇生产已形成福建建筑学院、中国科学院-丹华-上海金煤、玉步兴城-高化学-东华项目等六大技术类型。通过不断优化调整,煤制乙二醇的质量可以达到下游涤纶长丝生产企业的标准。ble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基地,中国聚酯工业发展迅速,对乙二醇的需求也在稳步增长。随着炼油化工一体化和现代煤化工项目的建设,一度巨大的乙二醇供需缺口正逐步被国内新产能所填补。

傅相生指出,目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国内需求疲软,全球乙二醇产能面临过剩,这对中国乙二醇产业的发展构成挑战。因此,行业应坚信高质量发展,加大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力度,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降低能耗和物耗,不断提高运营效率。此外,要加快产融结合,引导生产企业充分利用期货市场,通过套期保值等手段控制操作风险。

上海益精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仟力也认为,2019年至2020年乙二醇的市场价格将保持低位。煤基乙二醇的生产状况取决于自身成本的管理和装置的稳定运行。企业应该计划过艰苦的生活。

对于乙二醇的未来发展,首先要做的是“双稳定性”,即稳定的供应和稳定的质量。此外,实现聚酯的100%应用是该行业的出路,大规模生产能力和高负荷运行是先决条件。

杨仟力说,对于煤乙二醇企业来说,降低成本是生存之王。目前,煤基乙二醇生产的原料端发生了新的变化。实际上是从原料气或焦炉尾气生产乙二醇。该技术路线面临着气体体积、气体压力稳定性和尾气纯度等问题,需要通过实践加以解决。

在产品方面,一些企业建立了“醇醇”联产装置,为煤基乙二醇产业的垂直发展提供了思路。由于乙二醇价格低廉,一些配备甲醇生产线的煤基乙二醇装置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当乙二醇价格较低时,可以增加甲醇的生产负荷,反之亦然,并有能力灵活调整产品结构,争取更大的产品效益。

“目前新航和高益煤乙二醇厂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新建的荣欣厂也具备了产品转化能力。据我所知,在投资和技术演示阶段,已经部署和设计了许多后续设备。”杨仟力认为,煤制乙二醇路线是解决中国西部煤炭资源问题的一条“可行且好”的途径。面对后期的市场竞争,我希望煤化工行业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光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