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冬:在盐碱地上“种绿生金”

2020-04-14 09:18 来源:和讯科技

黄河三角洲的春天来得稍晚一些。4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附近的1000亩耐盐油菜花进入开花期,但张晓东没有时间“打卡”。

作为山东省科技厅唯一入选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区)的农业科技特派员,他的当务之急是加快抗旱耐盐绿肥作物的选择和推广,以提高盐碱地覆盖率,降低土壤含盐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绿色乡土”和“农民口袋”的双重目标。

关键动作有多种用法。

由于淡水资源短缺和土地盐碱化,黄三角地区的种植模式主要是一年一茬,种植结构单一。张晓东还记得,他刚来这里的时候,这里缺少灌溉用水。春季,冬闲田土壤严重返盐,造成大面积盐碱地无法使用。因此,如何改善盐碱地的“种什么不好”是当地农民的“心头之痛”。

田菁、二月兰、紫云英等作物被翻压入土中成为肥料,这些植物是绿肥作物。三年前,农业和农村部发起了“水果、蔬菜、茶叶和有机肥替代化肥”运动。“天然草和绿色肥料”模式是果园的四种替代技术之一。此后,该部还纳入了"绿肥作物生产和利用技术"和其他关键的综合示范技术,以改善和保护耕地质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效率。

作为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利用岗位的科学家,张晓东和他的同事在绿肥种质资源的创新和新产品的选择、轻型简化种子生产技术和绿肥综合利用方面迈出了一大步。现在,他需要做的是改善和土地的成就,并把盐碱化的土地绿化。

“果园绿肥和盐碱地改良绿肥”已成为张晓东解决这一难题的突破口。

“一般认为,‘果园绿肥和盐碱土壤改良绿肥’是在果园和农田种植绿肥作物,实现果园覆草、抑制盐分回流、储备水源、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改善果实品质。”他告诉记者,“这也将实现绿肥和粮食作物的年度轮换,减少土壤含盐量,增加土壤养分和减少肥料投入。”

对于黄三江农高区来说,这是一举多得的举措。一方面,解决了冬闲田的土地浪费问题;另一方面,它也改善了生态环境。此外,绿肥作物也可用作牧草和蜜源植物,以促进草食畜牧业和蜂业的发展。

“先示范,后推广”的策略有点过时,但很有效。去年,张晓东和他的同事在黄三角示范区建立了一个160亩的核心试验基地和一个300亩的示范基地。他们开发和示范了耐盐绿肥品种、种子繁殖、绿肥采蜜、绿肥种植和养殖等综合利用技术。

效果出乎意料。站在黄河三角洲农业高区核心的实验示范基地,张晓东指出:它已经成为山东省最大的绿肥种子推广基地,可以满足全省一半绿肥种子的生产需求。在此过程中,他们培育了两个耐盐绿肥作物新品种和三个新品种,获得了六项发明专利和四项省级、工业级和医院级科技奖励。

单一法案,各方共赢

东营田可农科有限公司和东营康怡农科有限公司是黄河三角洲地区比较强势的绿色水果和特色种植企业,愿意

根据张晓东的计算,翻压绿肥后,果园土壤有机质从0.6%-0.8%增加到1.1%-1.2%,表层土壤含盐量从0.2%-0.3%下降到0.2%以下,果实品质明显改善。同时,人工除草的年成本可降低100-250元/亩,实现除草剂的“零使用”。

从那以后,绿肥果园的产品进入了高端市场。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口渤海凹陷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因此,东营,它的中心城市,已经成为中国唯一的地级市,土地越来越多,年轻和进取。

经过多次调查,张晓东提出利用冬闲地开发绿肥养殖基地,提供约500公斤毛根草种子和田菁种子自由繁殖,重点建设鲁泰1号、3号、6号种子繁殖基地300亩,促进周边绿肥种业和种植业发展。

据《科技日报》记者何测算:目前,该村受当地“第一书记”委托的10户贫困户转移了约40亩弃耕地。通过上述方法,平均每亩收入增加了500-600元。同时,他还推动绿肥蜂蜜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从而扩大绿肥的综合利用,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增加乡村色彩。

从济南到东营,从东营到济南,来回有450公里,但张晓东很喜欢。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他现在压力很大,更有计划:“我们将突破盐碱地绿肥高效生产和综合利用的瓶颈,尽快实现综合利用技术的地面转化,积极探索黄三角‘绿肥’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思路。”张啸东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