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知领域更应以创新思维“开疆辟土”

2020-04-23 09:25 来源:和讯科技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7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们不仅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而且已经到了一个历史关头:我们必须超越赶超模式,用创新来开创新的未来。

通过赶超模式,我们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供应商。领导者给了我们确定性,让我们知道技术研发的大方向在哪里,不会有分歧。然而,创新的核心在于“新”,这意味着它不存在。这是创新和模仿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因为它不存在,需要我们去创造,它导致“未知”,这是我们在创新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培养面对“未知”的勇气和能力

创新的第一个“未知”是对创新方向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未知。基于现有事实的逻辑无法严格证明和推断未来。

1955年,时任日本国家铁路公司(National Railway Corporation)总裁的石河信治(Shinji Shihe)提出日本第一个高铁建设计划时,日本国内反对者的一个重要理由是,美国已经大规模拆除了铁路,发展了汽车和航空运输,而铁路运输已经成为过去,没有未来。这些人对铁路运输未来的判断听起来很“有根据”然而,当新干线成为日本未来的骄傲时,我们会发现,在事件完成后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在事件完成前,远非普遍接受的理性。

创新的第二个“未知”是实现创新应采取的具体方法和路径的未知。人类早就希望能够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许多天才为这个梦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最初阶段,人们采用不断拍打人工翅膀的技术方法来模仿鸟儿向天空飞翔,这在一开始显然是失败的。后来,人们通过牵引/推进和固定翼实现了人类长期以来的飞行梦想,开启了人类的航空时代。然而,自从美国于1951年5月12日成功地引爆了第一颗氢弹并实现了不受控制的核聚变以来,人类所期待的并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受控核聚变,已经成为所有核国家持续和大规模研究的主题。今天,主流或非主流技术路线是否可行还不清楚。

对于那些需要付诸实践的创新,还有第三个“未知”,即创新实施的最终具体形式的未知。与技术相关的创新大多表现为产品或服务的形式。即使方向判断正确,技术路线也没有问题,最终呈现的具体细节也可能决定创新是否会带来积极的结果。

微波炉现在是家庭的必需品。这个想法来自雷神公司的雷达工程师珀西珀西斯宾塞。当微波炉在1947年首次诞生时,它还不是家用消费品。它是由雷神公司设计的高科技专业产品,高近2米,重340公斤,售价3000美元,面向酒店等商业用户。然而,它并没有形成一个大规模的市场很长一段时间。但是现在,微波炉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必需品,而且它非常便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种产品从诞生到确定合理的具体产品形式并获得市场认可,经历了20年的时间,似乎已经发展到今天的样子。在过去的20年中,其原理和技术路线一直是一致的,但该产品的核心混凝土形式指数——在体积和重量上已经发生了数量级的变化。探索和改进的漫长过程并不容易。

这三个“未知数”是人们在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中面临的核心挑战。虽然以上是原始创新的一个例子,但这一原则通常适用于那些主要的改进创新。

由于模仿基本上没有遇到这三个“未知”的挑战,即使模仿实现了最终的转变,也很难培养勇气和能力来面对和解决这三个“未知”的创新挑战。

创新是一个“质的”飞跃

毫无疑问,模仿为创新积累了知识、技术和其他条件。然而,模仿是复制“已经存在的”,而创新是创造“不存在的”,尤其是原始创新更接近“无中生有”。模仿和创新依赖于许多共同的基本技能和技术,但它们具有完全不同的本质特征。创新是对“存在”的否定和超越。创新不是模仿中“数量”积累的结果,而是“质量”的飞跃。

长期模仿会形成一些与创新背道而驰的心理认知惯性模式,并逐渐形成一些个性特征和思维惯性。长期模仿将使人们从能力到心理习惯于应对决定性模仿带来的苦难,并以低成本进行竞争。它会导致人们不习惯和不习惯接受不确定创新带来的挑战,本能地避免甚至拒绝在未知领域或方向的新探索,而不模仿对象。追上模仿创造的心理认知模式还会带来一个明显的社会诚信问题,这几乎成了每个人无意识的本能反应:不紧跟他人,不随波逐流,然后感到不舒服和不安全。

模仿为创新奠定了物质和能力基础。从模仿到创新,我们需要实现精神上的质的飞跃,勇敢地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当一个行业不再跟随一个又一个的发展趋势,而是呈现出各种特色和百花齐放的景象时,该行业基本上实现了从模仿到创新的飞跃。

(作者是中国科学院高级工程师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