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专业还不够,山东大学推出17个“微专业”

2020-04-24 09:25 来源:和讯科技

继全国第一个在线微型专业“古典文学微型专业”推出后,山东大学又迈出了一大步。

最近,学校启动了17个微专业项目,涉及北斗新时空技术与应用、航空超精密加工、智能互联网连接汽车、医学数据等热门专业,对应“技术媒人”、“知识产权经理”、“北斗新时空技术专家”、“医学数据专家”、“心身健康与维护工程师”等人才培养。

专家认为,这是高校积极适应新技术、新形式、新模式、新产业的回应,也为高校“加快本科专业现代化升级,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最新的“注脚”。

围绕特定领域培养细分人才

微观专业是指在本科专业目录之外,围绕特定的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或核心素养而提炼和开设的一套核心课程,通过灵活、系统的培训,使学生在特定领域具备一定的学术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微型专业注重有效弥补大学专业划分过窄、口径过窄、培养周期过长的问题,加强本科与研究生培养的衔接,提高专业培养与就业职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课程设置总体上是高层次、交叉性和挑战性的。微型专业可以在线和离线教授。一般来说,每个微型专业大约有10门课程,学生在完成课程并通过考试后可以获得微型专业证书。

2018年,山东大学尼桑学院在爱情课程网上推出了全国首个“古典文学微型专业”。据了解,微型专业建设是山东大学基于学科综合优势,积极适应新技术、新形式、新模式、新产业需求,加快未来战略重点领域人才培养布局的具体举措。构建新的跨学科专业组织模式,促进学科专业的跨学科整合,促进产学研的协调发展,也是一种多元化的办学模式探索。2019年底,学校正式宣布《山东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20)的指导意见》,正式将微型专业建设纳入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两年前,教育部颁布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指出“高校要根据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定位,立足优势,努力建设一流本科课程,强化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切实落实各项任务和措施”。

贯彻上述文件精神,建立微型专业已成为各高校的共识。

强调专业培训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据《科技日报》记者了解,此次设立的17个微型专业项目来自山东大学的10所学院,涉及工程技术科学、医学等领域。包括北斗的新时空技术及其应用、生物微电子、医用植入材料制造、智能交通和智能建筑等。

学校新设立的“创新、转型和管理”微型专业是针对市场急需的“技术媒人”。“知识产权管理”将培养了解知识产权并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北斗时空新技术与应用”将以北斗PNT为研究内容,两大项目将帮助学生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践能力。“智能网络化汽车”微观专业培养能在智能网络化汽车领域从事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测试检验、技术管理和应用研究的人才。

本文通过对上述17个微型专业的分析,探索了“四个新要求”下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强调人才“既高精尖又扎实”,强调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其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