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博士”走进甜蜜藏族村

2019-11-25 13:50 来源:和讯科技

199404672.jpg

谢洪江(右一)周一拍摄,将苹果种植标准化示范园区的苹果与村民自己种植的苹果进行比较。

这根树枝需要先松开它的“筋骨”,然后才能被拉,否则会伤到树枝。像人一样,它需要在锻炼前热身。当他看到谢红河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的研究员正在耐心地教西藏林芝市米林县钱那乡林坝村的村民们拉树枝和打开苹果树的角度的技巧。六名藏族妇女聚精会神地听,偶尔用手比划两下。

迄今为止,拥有博士学位的谢洪江已经研究高原苹果栽培12年了。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签署农牧业战略合作协议三年来,谢宏江博士的团队已经在四川和西藏之间进行了40多次访问。现在在林巴村,一个现代苹果标准化示范园已经“开花结果”。

把专业术语变成生动的隐喻

中等身材,穿着简单,戴着金边眼镜,他的眼神更加深邃。46岁的谢宏江温柔体贴,但当他和果农站在田里时,他也是一个幽默的手势。深奥难懂的专业术语在他嘴里变成了生动的隐喻。普通人(603883,古巴)很快就明白了这个谜。

“种植苹果时,我们还应该谈论‘良好的产前产后护理’。树吸收有限的营养。一些无用的树枝应该被砍掉。多余的花和水果也应该被移除,以减少营养的消耗,并将营养集中在长而好的花蕾和枝条上。例如,如果你在两个孩子之间分一块蛋糕,没有人会吃一块蛋糕并吸收更多的营养……”谢宏江生动地向果农解释了疏枝、疏花、疏果的原理。

谢洪江说,林芝是低纬度、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天蓝水清、对土壤无污染、种植有机苹果的独特生态条件的宝地。

林芝市米林县负责人蔡旺尼玛(Caiwangnima)表示,该县有2.3万亩苹果种植面积,但其中80%以上由于粗放的种植管理、技术推广率低、树木老化等原因尚未“觉醒”。

为解决苹果栽培效率低、产量低、品质差的问题,谢红河团队特别开发了“配方”——低砧精耕细作,可控制树冠大小,减少树木消耗。结果早,产量大,质量好。

左手拿着一个新品种的“瑞阳”苹果,右手拿着一棵20多年前的老树的苹果,一个红、大、脆、甜,另一个蓝、白、小、酸。林坝村村民兹旺格拉姆(Ziwangram)不禁叹了口气:“苹果树过去一年能结10个左右的果实,但现在一棵树能结50多个,这仍然很好吃,而且差距太大了。”

树枝牵引整形、疏花疏果、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在谢红河队的徒手训练下,紫旺兰和女儿很快掌握了种植技术,亲眼目睹了自己亲手种植的17棵苹果树结出果实。他们心中的味道比以前甜多了。

工业化导致村民变得富有。

高原苹果种植创下的纪录是传统模式的50%脂肪减少,65%劳动力减少,55%土地减少,产量增加4倍。在村子里流传的一句话就是证据:房子前后有几棵树,普通人不担心盐和醋。房子前后的一百棵树一定是一个百万元的家庭。

技术创新带来了种植模式的蝴蝶变化,给普通人带来了许多好处。苹果产业化的发展不仅使农民更容易赚钱,也为地方政府巩固扶贫成果、振兴农村探索了一条新路。

“我已经转让了我家26亩土地。今年我的收入超过2.6万元,每亩土地出让金每年增加50元。此外,130年的一天,我和女儿仍在果园工作

站在田埂旁,水果的香味扑鼻而来。看着满是水果的花园,谢宏江很放心。我们面前的苹果园不仅是四川和西藏农业科学院专家在雪原高原辛勤工作了3年的科研成果,也是当地人民致富和防止未来再次陷入贫困的产业依托。

谢宏江走到一棵长满苹果的树上,摘下两个,在袖子上擦了擦,和村民们一起品尝,说道:“你尝这个苹果有多甜,将来你绝对不用担心卖这个牌子。村民每年增加2万元收入不成问题。这是一片希望之地!”

(据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