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院士:自我控制是网络安全的“基石”

2020-06-18 11:26 来源:中国科学报

来源:网络安全是新基础设施的前提,而自主性和可控性是实现网络安全的重要“基石”。

与其他领域不同,信息领域具有很强的垄断性,往往形成一个独特的技术体系。对网络安全的要求也高于对性价比的期望。

例如,在卫星导航和定位领域,尤其是涉及到国防安全等重要应用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是全球定位系统,然后才是性价比要求。

面对一些领域被国外信息技术垄断的局面,发展信息领域是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

然而,构建一个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系统仍然面临许多困难。

首先,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来,不买,不赢”,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来主动突破;第二,打破垄断往往需要很大的努力和很长的时间。因此,有必要加强研发力度和市场化导向。第三,技术系统替代涉及商业利益、用户习惯、社会观念等问题,难以替代,存在失败的风险。

事实上,建立一个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系统一般要经历“不可用—可用—易用”三个阶段。因此,有必要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市场来推动国内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这些“不可用”的技术能够用于网络安全建设。最近,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12个部门联合发布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明确指出,当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商购买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网络产品和服务时,应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事实上,近年来,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客观、科学的核心技术产品评估标准,独立、可控的评估在网络安全的重要领域或场景中,如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被第三方机构“一票否决”。换句话说,如果独立和可控的评估不能通过,则不需要其他评估。

目前,神威、腾飞、龙鑫、鲲鹏等国产芯片已经通过独立可控评估,国产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已经成功应用于许多重要领域,正在从“可用”向“易用”发展。今后,独立可控的评价将逐步制度化,并根据客观情况的需要不断改进。

同时,我们必须积极欢迎最近出现的RISC-V开源芯片的新趋势。一些专家认为,RISC-V有可能成为未来世界的主流CPU之一。那时,中央处理器领域可能会形成一个由英特尔、ARM和RISC-V架构组成的三部分世界模式。

综上所述,发展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要始终把安全、可控、开放、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独立与开放相结合的方针,充分利用我国体制和超大市场的优势,充分发挥丰富人力资源的创新积极性,努力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