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的婚育趋势:15-19岁女性的婚育率近年来有所回升

2020-07-16 17:16 来源:BioWorld

结婚和生育也许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前者是选择一个合适的伴侣,而后者是自己血脉的延续。此外,总人口的结婚和生育水平也会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世界各国政府不断出台政策,以保持结婚率和生育率以及人口平衡。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到2016年全面开放二孩政策,这一重大转折标志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积极调整人口结构,以求更快更好地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人口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但青少年结婚和生育现象由于其敏感性似乎不太受关注,甚至避而不谈。那么,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青少年的婚育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最近,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研究所/宋轶团队的马军在世界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子期刊《柳叶刀全球健康》上发表了题为《1990年至2015年中国儿童婚姻和生育趋势》的文章。

该研究显示,1990年至2015年,中国年轻女性(15-24岁)的结婚率和生育率呈下降趋势,但在2015年出现反弹。此外,青少年的性行为、外出工作、男女比例失衡以及受教育程度都会影响年轻女性的婚姻和生育水平。

结婚和分娩的时间对妇女的健康极其重要。研究表明,早婚和分娩与更严重的家庭暴力、妊娠并发症、孕产妇死亡风险增加、教育水平和就业前景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早婚早育现象逐渐减少,但也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腾飞。与此同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人口变化。然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和农民工的增加等诸多问题,并进一步影响了落后地区人口的婚育。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中国人口普查(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和中国1%的全国抽样调查(1995年、2005年和2015年)对中国15-24岁女性的婚姻和生育状况进行了纵向研究。

中国的人口变化

自1990年以来,中国的总生育率一直低于生育率更替水平(平均每个妇女生育2.1胎),2014年降至1.3胎。2015年,15-24岁的青少年人数为1.86亿,与1990年(2.56亿)相比下降了27%。

此外,从1990年到2015年,男女比例越来越不平衡;教育水平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2015年城市为80.4%,农村为49.2%);2017年,农民工人数增加到1.7亿,但留守儿童人数在2010年达到61万的高峰后逐渐下降。

中国15-24岁女性结婚率与ASFR趋势

在15-19岁的妇女中,结婚率从1990年的4.7%下降到2000年的1.2%(95%置信区间,1.2-1.3),但在2015年上升到2.4%。同时,这一年龄组的特定年龄生育率(ASFR)从1990年的[22.0/1000]下降到2000年的[6.0/1000],并在2015年上升到[9.2/1000]。

同样,在20-24岁的妇女中,结婚率从1990年的58.6%下降到2015年的25.5%(95%置信区间,25.4-25.6)。ASFR从1990年的198.8/1000下降到2000年的55.0/1000。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农村地区15-19岁妇女的结婚率和ASFR比城市高三倍。

1990-2015年ASFR城乡结婚率差异

2015年,农村地区15-19岁妇女的结婚率为3.8%(95%置信区间,3.7-3.9%),而

从1990年到2015年,城市和农村地区15-19岁妇女结婚率的差异有所增加。与城市地区(46%)相比,农村地区的结婚率下降较少,从2005年到2015年上升更明显。

同时,2000年,农村和城市地区15-19岁妇女的ASFR比率分别为8.7%和2.3%,分别比1990年低66%和77%。在2005年至2015年期间,15岁至19岁的中国妇女的ASFR比率上升,农村地区达到15.4,城市地区达到4.1。

此外,不同教育程度的妇女的结婚率也大不相同。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15-19岁年龄组中没有上过高中的人的结婚率有所上升。在西部地区,15-19岁的女性更有可能结婚生子。此外,由于习俗和自治政策,一些少数民族的妇女结婚和生育较早。

在这方面,研究人员表示,教育对青少年的婚姻和生育起到了保护作用。

总之,这项研究表明,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年轻女性的平均生育率显著下降。虽然“二胎”政策已经完全放开,但中国的总生育率仍远低于生育率替代水平。

然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受青少年性行为、农民工(同居率上升)、男女比例失衡、教育资源失衡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15-19岁女性的结婚率和生育率有所上升,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因此,笔者在文章中指出,中国仍需继续关注人口问题,进一步普及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同时加强对青少年的性教育,避免青少年过早的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