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科学地对抗蓝藻他经常在江湖上漂泊

2019-12-02 16:44 来源:和讯科技

199505662.jpg

热爱国情的人

千岛湖,长江三角洲的重要战略水源,最近有自己的“体检系统”——“千岛湖水华预测预警系统”。

每4小时,系统将收集水样并输出水质数据。它还可以结合未来7天的天气预报,生成预报和预警报告,预测未来7天的水质变化。这也是中国第一个深水湖泊水华预测和预警平台。

频率达到10分钟/时间。“以前,湖泊水质监测基本上是基于人工取样和分析。这种传统方法耗时长,无法监测大型浅水湖泊蓝藻水华和营养盐浓度在气象因素影响下的快速变化。例如,持续一周的寒潮可能会影响蓝藻水华一整年的发生。用原来的方法,由于监测时间过长,这些可能产生深远影响的短期紧急情况往往难以监测。”他说。

2009年,开发了基于高频监测系统的蓝藻水华预测预警模型,成为我国首套蓝藻水华泛湖监测预警系统。2009年至2016年,朱光伟等共发行了380期《太湖蓝藻及湖泛监测预警半周报》,为国家、省市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确保了太湖饮用水源的生态安全。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国家水利工程的支持,相关成果获得了2018年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当他离开田地时,他被巨浪卷入湖中。

朱光伟在2005年成为太湖生态系统研究站副主任后,接管了太湖每月的生态监测,并经常带领船只前往现场。不驾驶快艇时,他喜欢站在船头,观察湖水的变化,预测水的透明度、总氮、总磷、叶绿素等指标。并将它们记录在当天的调查日志中。

"对于水资源研究来说,现场视觉观察非常重要。如果实验室分析的结果与预先判断相差太大,需要仔细分析原因。如果我们进行生态环境研究,我们就没有发言权,除非我们进行实地调查。”朱光伟说道。

朱光伟似乎经常在江湖上漂泊。虽然浪漫,但也很危险。

2003年7月17日是朱光伟记得他一生的日子。那天下午,他和他的同事刚刚在太湖梅梁湾完成了为期一周的观测工作。在他们回家的路上,突然一大片乌云带着大雨向他们袭来,风突然猛烈地吹来。幸运的是,当时这艘船配备了六个锚。他们逆风放下锚,与此同时,船上的八名船员一起下来,将他们的身体压在取样设备和样品上。

强风下,船上桌子的抽屉一个接一个地飞进湖里。波浪被提升到一米的高度。绑在船尾的救生艇像马一样跳了起来。

“那时,我觉得人像树叶一样脆弱,随时都可能被拖入湖中。我想这次我可能得在这里“解释”。三十分钟后,当风雨过后,每个人都站了起来,发现船上的帆被强风撕成了碎片,湖上到处都是。”朱光伟回忆说,他没有受到这种影响,“从那以后,他变得更加大胆了。”

另一次,朱光伟和他的同事从太湖苏州段回来。全球定位系统没电了。船长凭经验行走。结果,直到晚上89点,他才发现自己走错了方向,油用完了。在漆黑的夜晚,没有电力的船在强风中漂流,船上工作人员的手机再次断电。幸运的是,陪同他的一名学生带了一部备用手机,这是呼叫救援队的唯一方法。

这些经历让朱光伟更加小心。每次去湖边取样,我都要准备两份导航仪、手机和引擎电池。全球定位系统应该充满电,油应该充足。此外,他会准备一根竹竿来帮助自己。

“我喜欢湖泊,最让我开心的是看到湖泊和水库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