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燃料电池汽车可以跑得更远

2019-12-02 16:46 来源:和讯科技

199505669.jpg

质子穿过石墨烯薄膜示意图受访者提供了

忻芝

燃料电池车,作为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只需要一两分钟就能充满燃料。核心部件是燃料电池。由于其特殊的物理结构,具有晶格结构的二维材料如石墨烯和氮化硼只允许直径小于10皮米(1皮米等于1/1000纳米)的粒子通过。盐酸由氢离子和氯离子组成,质子半径约为0.001皮米,氯离子半径约为180皮米,因此只有较小的质子才能通过膜。这证明了在这个实验中流经二维薄膜的电流都是由质子传导产生的,而稍大一点的氯离子根本没有贡献。张生说:“这个实验证明石墨烯和氮化硼二维材料只允许质子通过,这可以阻挡包括氢在内的其他离子和分子,满足燃料电池质子传导膜材料的要求。”不过,他也坦言,虽然石墨烯和氮化硼比商用质子传导膜薄(相差10,000倍),但由于结构过于紧凑,质子传导电阻大于商用膜,能量转换效率没有提高,不适合商业推广。

云母膜比石墨烯更有应用前景。

在确认石墨烯等二维材料可以用作质子传导材料的基础上,张生及其合作者经过两年的积极探索,发现另一种二维材料云母在燃料电池领域比石墨烯更有应用前景。

“云母是一种储量极其丰富、地壳价格非常低的矿物。它的主体由像海绵一样的硅铝酸盐层组成,钾离子在像水一样的孔隙中很丰富。”张生说,由于离子交换反应,钾离子可以很容易地与质子交换。因为钾离子的半径约为100皮米,质子的半径约为0.001皮米,所以体积要小得多,所以质子可以很好地在钾离子所在的孔隙中传输。

研究发现,离子交换处理后云母膜的质子传导率大大提高,应用温度可从100℃延长至500℃,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张生说,“我们发现离子交换反应后云母膜的质子传导率增加了100倍。同时,云母膜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研究还发现,在150℃时,云母膜的质子传导率超过目前商业要求的两倍,应用于燃料电池后,汽车的行驶里程将大大提高。

目前,张郑声带领研究团队制备大规模云母薄膜,利用其高质子传导率和优异的耐热性来改进现有的燃料电池技术,促进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除燃料电池外,张生还计划将上述质子传导膜材料用于太阳能(000591,Guba)光解水、提取海洋蓝色能源,以及将二氧化碳电化学转化为甲酸、乙醇和乙烯等化学原料的众多清洁能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