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家研究院扎根苏州高新区创新产业稳步发展

2019-12-03 12:01 来源:和讯科技

本报记者张晔“看到了创新前沿的“六个稳定”。

流式细胞仪、共焦显微镜、血栓弹力图等10余种自主创新医疗(002173,guba)仪器成功改造,55家项目公司成功孵化,吸引社会投资2 . 6亿元.“回顾10年的发展,我们无疑是幸运的。”11月29日,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秘书杨洪波在苏州高新技术(古坝600736)医疗器械产业园十周年大会上表示。

引进一个大庭院和研究所来培育一个新的产业。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学工程研究所作为首家落户苏州高新区的大型庭院研究所,已成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坚实支撑。

10年来,引进了100多家大型机构,并与它们合作,成为苏州高新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优化产业结构、激励人才红利、协助优质发展的有效途径。截至2018年底,该地区共有1200多名科技带头人和5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产业总产值的58%。今年1月至9月,各种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和积极。其中,新增外商投资项目40个,实际外商投资6亿美元,增长58.8%。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55.2%,增长136.6%。

帮助创新型企业跨越“死亡之谷”

大型建筑落地时,价值如何体现?苏州高新区以产业为导向,实施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双轮驱动。通过构建工程平台,帮助创新型企业跨越“死亡之谷”。

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唐玉国(Tang Yuguo)表示,医疗器械从实验室原型向可大规模生产的工程阶段过渡,因其投资大、技术高、风险高,被称为企业的“死亡之谷”。

面对挑战,苏州医学院组建了一支近百人的专业工程技术队伍,完成了100多个成果转化项目。苏州医学院自高新区成立以来,与企业建立了30多家各类联合研发机构,带动了300多家高新区医疗器械企业,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

通过合作和交流,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这个大院视为“金山富矿”。苏州高新区的企业去“淘宝”庭院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战略性新兴产业往往具有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跨学科、全球化等特征。需要在整个产业链中深入布局。缺乏创新来源的支持无疑会增加企业失败的风险。

为此,苏州高新区在创新端引进了一批汉字和国字号的主要创新载体,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

“利用国内高分辨率卫星,我们已经将天空中的信息数据转化为地面上的新兴产业。”中国科学院苏州地理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表示,2012年登陆苏州高新区后,由中国科学院牵头的中国科学院地理信息与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吸引了10多家地理相关研究载体和众多产业转型企业落户,形成了地理信息、智力教育和地理文化齐头并进的产业布局。这里先后完成了一大批国家重点研发任务,建成了国内首个PB级遥感大数据产品中心。

创新资源密度增加创新经济集中度

近日,苏州高新区先后落户14个项目,这也是继苏州创新后首批落户苏州高新区的项目

目前,苏州高新区已聚集了100多个“中国前缀”和“国家名称”研发平台和基地,共有人才25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3万多人。

不断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逐渐成为创新经济的稳定支撑。同时,苏州高新区还制定了4类17项科技专项政策,帮助人才创业创新。

一方面是创新和工业。近年来,苏州高新区依托100多家大型研究所,重点发展信息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大数据产业、新能源产业和大健康产业五大主导产业。到2018年底,区域总产值将达到1256亿元,工业总产值将达到3500亿元。所有发展指标都是国家高新区中最高的。

今年,苏州高新区成立了专门的高新技术产业转型促进中心,旨在加快创新转型。结合区内金融、知识产权等技术服务功能,形成了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的“一站式”转型路径。“这个时期越关键,就越不会建立在痴心妄想或空洞的声音之上。”苏州高新区党委书记吴辛鸣表示,该地区将把自主创新作为新的发展引擎,实现全面创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