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导弹专家陈定昌决心“不再让中国人民受欺负” 他离开了

2020-09-08 11:06 来源:新浪科技综合

“做科学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1937年1月30日,陈定昌出生在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

1957年,陈定昌以优异的成绩被派往北京留学预科班。后来,由于苏联单方面取消了在苏联学习的名额,500多名学生直接进入国内大学,其中300多名进入清华大学,200多名进入北京大学。陈定昌进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系,开始了全新的大学生活。

大三学生选择专业时,陈定昌瞄准尖端科学,进入无线电电子系雷达专业,立志做“科学的千里眼和听话的耳朵”,跟踪世界先进技术,对抗世界霸权的威胁。

高中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学习成绩的一次巨大考验。陈定昌选择的课题是“大功率雷达稳频技术”,该课题已经开展了两年多。到陈定昌任期时,推迟三年的工程设计必须完成。

时间紧,任务重。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任务中,几乎被它迷住了。经过10个月的努力,他成功地完成了项目设计,并以5分的优异成绩通过了考试。

导弹专家的中国梦:让国人不再受欺负

出生于乱世的陈鼎昌,经历了日本侵略者的侵略和家园的毁灭,从小就遭受着祖国的损失。“长大后加入国防,这样中国人就不会再被欺负”的愿望很早就在我心中扎根了。

在未来,他真正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防空和航天事业,并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陈定昌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系毕业后,被分配到第五国防科院第二分院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激光技术开始出现。钱学森提出:激光能像无线电一样作为信号源,也能用于各种探测和制导应用吗?这个“激光问题”被层层移交给了陈定昌。

经过几个月的数据研究和调查,陈定昌提出了两份报告,肯定激光确实是一个方向。听了报告后,钱学森当场决定,“在航空航天方面,应该把激光和无线电放在同一个位置来发展。”因此,初步研究任务已成为一个预研究项目。陈定昌被任命为项目负责人。

然而,被誉为“中国光学之父”的王大珩指出,这个项目有四个基本问题。“根据光学定律,对于像飞机这样的金属目标,激光照射很可能没有回波。怎么搞无线电雷达?”此外,他还指出了地面附近激光的抖动、天空背景的影响以及单脉冲激光会陷入盲区的问题。

这四个科学问题都一针见血。陈定昌,他们没做过光学工程,也没想过。

当我们听到这些问题时,每个人都很困惑。我们回去做实验,发现没有回音。但陈定昌总觉得,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太正确的。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他豁然开朗。

在实际应用中,激光雷达距离目标很远,激光发射器发射的激光所形成的光束直径相对较大,当其照射到飞机等目标上时,将覆盖整个目标。因为目标的形状是一个封闭的整体,所以必须有一个垂直于激光束的平面,该平面将沿着发射的光路反射一束光信号。陈定昌用飞机模型做了一个实验,证明了他的想法是正确的。

“在做了两年多之后,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金属靶,它有回音。十年后,美国人得出了这个结论。”陈定昌说道。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带领团队就四个科学原则得出了令人满意的结论。王大彦得知后,称赞他是光学大师。

后来,陈定昌领导的激光雷达项目组正式成立。该项目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激光雷达原型,突破了“四项科学原则”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