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量的果糖会导致肠屏障损伤 增加炎症 促进脂肪沉积和肝脏退化

2020-09-14 12:07 来源:新浪科技综合

众所周知,在所有的自然糖应激和肠道炎症中,肠道屏障受损,细菌逃逸,进而发生内毒素血症。促炎细胞因子增加会诱发肝脏应激,小鼠体内与内质网应激相关的几种标志物水平明显升高,导致肠黏膜炎症,破坏紧密连接蛋白的组装。

肠屏障受损后,小鼠的肠道微生物从肠道中逃逸。血液检查显示小鼠出现内毒素血症。抗生素治疗几乎可以完全抑制内毒素血症,防止肝脏脂肪变性,减少肝肿瘤的发生。

通过比较高果糖小鼠和玉米淀粉小鼠不同阶段的肝脏和炎症相关转录组,研究人员发现,在9月龄小鼠中,肝癌相关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水平增加,与伤口愈合、细胞粘附和先天免疫相关的非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图片来自pixabay.com

这幅画来自pixabay.com。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果糖组小鼠肝脏中与先天免疫相关的Toll样受体2和Toll样受体4的磷酸化水平增加,这种变化在抗生素治疗后会消失。它们的表达增加最有可能发生在肝脏募集的巨噬细胞中。

活化的巨噬细胞是促炎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主要来源。人原代肝细胞体外培养实验表明,与果糖共培养的肝细胞经脂多糖和肿瘤坏死因子处理后,可明显积累较强的脂滴,而仅用脂多糖和肿瘤坏死因子是无法实现的。

也就是说,果糖引起的肠屏障损伤和内毒素血症是由巨噬细胞分泌的促炎因子TNF介导的。

向小鼠补充整合素介导的IL-6,可通过基质蛋白CCN1促进紧密连接蛋白的修复,或激活肠上皮gp130信号,通过STAT和YAP途径促进修复。保证了肠道屏障的完整性,抑制了高果糖饮食引起的细菌逃逸和内毒素血症。

这些小鼠成功抵抗了果糖诱导的肝肿瘤,肝脏炎症和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没有显著增加。

图片来自pixabay.com

来自pixabay.com的研究人员说,在美国,三分之一的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虽然每天摄入一定量的果糖不会造成明显的危害,但只会造成长期过量摄入。但现实是很多加工食品都含有果糖,大多数人无法估计自己实际摄入了多少果糖。

他们认为,有必要提高人们对果糖摄入过量的危险的认识,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患脂肪肝的患者,基于肠屏障修复的治疗可能是一种新的潜在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