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化的安徽创新创高端产业群“下棋第一”

2019-11-12 14:20 来源:科技日报

郑生根最近参加了合肥会议,他体验了安徽科技的核心。深圳鹏程实验室量子计算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员感叹道,这里有这么多量子计算公司,可能会变成“量子硅谷”。

最近,记者在采访中感到安徽是刚性的,其核心不仅仅是量子技术,还包括同步辐射光源、全超导托卡马克、稳定强磁场、芯片、电子屏幕、智能语音合成、机器人、通用飞机.

黄梅戏在“美丽的安徽”上演唱了柔和的安徽魅力,这个国庆节漂浮在天安门广场上,而挥舞国旗的智能语音机器人展示了安徽“僵硬”的一面。

这个“帮派”有着雄厚的科技力量支撑。在世界的巨大变化中,它显示了大河向前奔流的不可阻挡的势头。

突出原创,抢占竞争先机

“安徽省全面推进合肥综合国家科学中心、滨湖科学城、合肥芜湖蚌埠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创新改革试点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在介绍安徽省高质量的发展经验时,市委书记李金斌透露了他对创新的依赖。

合肥,蜀山湖波光粼粼的海岸,有一个风景如画的“科学岛”,三面环水。随便问一个问题,你会得到医生或大师的回答。这是中国科学院合肥材料科学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在安徽设立的综合性重点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科学研究是创新价值链的源泉。科学岛上的工作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希望创造更多的原创成果,最好是制造一些颠覆性的新技术。”中国科学院合肥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邝广利说。

科学岛坐落着“人造小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科学仪器。去年,等离子体电子温度首次稳定运行,达到1亿摄氏度,创下新的世界纪录。稳态强磁场科学仪器可以提供许多实验室无法达到的强磁场实验环境,让众多学者在科学的海洋中尽情“探索宝藏”。其混合磁体的稳态磁场强度为42.9吨,居世界第二位.

从几个破旧的房间到科研圣地,从一个小人口到一群顶尖人才,科学岛已经成为安徽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今天,安徽省有6000多家科研机构。量子领域的主要成就,如世界上第一台光量子计算机墨子和世界上第一个量子安全通信网络京沪干线,都是“安徽第一”。三个已经建成,三个正在建设中,三个已经在科研仪器方面进行了前期研究,形成了以合肥为中心,服务全国的科研仪器集群,不断吸引人才,催生创新成果。

打造“核心-屏幕-设备组合”新兴产业集群。

如果最初的理论创新是“从钱到纸”,那么产业创新就是“从纸到钱”李金斌表示,安徽省正在全力打造高质量的“核心-屏幕设备集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在“核心”产业领域,仅合肥市就聚集了包括“长新仓储”在内的186个集成电路产业。目前,从材料设计、晶圆制造到封装测试的整个产业链已经实现。部分企业产品的性能指标达到国家主流水平。例如,安徽集成电路产业标志性产品“长新存储”的12英寸存储晶体源制造基地,于今年9月正式量产。

“屏幕”,你的手机、电脑和电视屏幕很可能是“安徽制造”。安徽在新型展示产业中已经实现了“从砂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合肥是世界上最大的平板显示基地,拥有6代线、8.5代线和10.5代线,已有近100家企业被聘用。

所谓的“d”

除了“核心与屏幕设备相结合”之外,还有一个由中国科技大学院士潘建伟、郭广灿和杜江峰组成的量子科技“国内生产总值”国家团队。相应的科达华盾(Kedahua Shield)、源量子(Source Quantum)和郭毅量子公司分别启动了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的产业化,打造了一个“量子中心”。芜湖航空产业园引进通用航空产业和机场服务业,科学仪器推动各种技术改造产业。

良好的势头证实了韧性和信心的发展。

今年前三个季度,安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8%,比全国1.6个百分点快,受监管行业增加值增长7.6%,比全国2个百分点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4%,比全国3个百分点快。

安徽经济的良好发展从侧面证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信心,也是全方位布局的综合体现。

安徽正在合作推进数字经济的先发制人布局,加快“一切与数字相关”的步伐,推进数字江淮中心、超级计算中心、中国声谷和“安徽企业攀云”运动的建设,用“数字”提升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李金斌什么都知道。铜陵六国化工有限公司和阿里云有限公司联合启动了“工业大脑”试点示范项目。通过数据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的优化调整,根据现场生产情况,磷酸提取率提高了0.5%至96.9%。“还有0.5个空间,这不仅创造了效益,还促进了环境保护”。

当我遇到李金斌的时候,已经是十月底了,但他已经给记者带来了一条确认的好消息:“估计全年粮食总产量为809.6亿斤,实现了”连续16年丰收的目标。安徽坚持农业和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加强了农村建设,实施了农产品加工业升级行动。丰收的消息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美丽乡村的7000多个中心村庄已经建成并正在建设中。全省承包耕地流转率为47.1%。振兴农村的措施不断丰富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尽管冬天已经到来,长江三角洲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要地。就像硬科学技术支撑的高质量发展一样,它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