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考古学在黄土下挖掘“潜在信息”

2019-12-20 10:02 来源:和讯科技

199741634.jpg

作者:李鸿飞王宁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字里行间

现代考古学的诞生与现代科学的兴起密切相关。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考古学地层学和考古学类型学。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奈先生曾将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比作马车的两个轮子。考古地层学借鉴地质学的基本原理,考古类型学借鉴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可以看出,考古学起源于科学,属于科学,是一门运用科学技术手段研究古代人类历史的学科。

但是,由于学科和学术背景的划分,长期以来,大多数从事“科技考古学”的学者都来自科技学科,从事“传统考古学”的学者在研究范式和思维上存在明显差异,导致“科技考古学”和“传统考古学”之间存在明显的研究差距,现有的合作成果往往表现出不言自明的“两张皮”现象。考古界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许多从事“科技考古学”的学者都明确指出,所谓“科技考古学”就是“考古学”。只有将科学技术手段等多种研究方法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获取文物中的“潜在信息”,考古学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小双桥遗址的商与夷》的出版为“传统考古学”和“科学考古学”如何上升到普通考古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用的例子。这本书的两位作者分别从事夏、商、周考古学和生物考古学。虽然它们属于不同的研究领域,但学术研究的发展依赖于对出土材料的整理和分析以及考古信息的提取。

小双桥遗址位于河南郑州市西北郊区,是商代早期和晚期重要的都城遗址。在1990年至2000年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祭祀遗骸,出土了大量的人骨,地层中也发现了大量异常死亡的人骨。

以往的“传统考古学”研究主要依靠出土文物单位(主要是陶器)中的文物特征来判断它们的年代和性质,但这些文物单位主要是出土的人骨,只有根据一起发现的其他文物才能获得推测性的知识,因此很难确认这些人骨的身份信息。相比之下,生物考古学可以通过稳定的骨胶原同位素分析获得更多肉眼看不见的“潜在信息”,为探索这些人骨的身份信息提供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信息。

如果一个工人想做好工作,他必须先磨快他的工具。考古研究的发展需要研究方法的大力支持。在本书的第二章中,作者详细介绍了考古类型学的实际操作方法、考古类型学与文化因素的分析、陶器科技的分析以及人体骨骼科技的分析。笔者对研究方法的“借鉴”不满意,但在反思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后续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小双桥遗址的商与夷》不是过去常见的“适度”考古研究工作,而是从考古材料的现实出发,有明确的学术研究目标和研究计划,充分发挥传统考古研究方法和科技手段优势的有机整合工作。

展望未来,多学科合作是考古研究的必然发展方向。《小双桥遗址的商与夷》是一项顺应学科发展趋势的探索性工作。考古研究的最终目标是重建古代历史。《小双桥遗址的商与夷》在扎实的考古研究基础上,探索了商朝关系转变的历史原因,对商朝历史的重建做出了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