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 2》是中国人的《星际穿越》

2023-01-26 17:43 来源:IT之家

真正的科幻应该像纪录片一样,它呈现的是未来的历史。

四年前的《流浪地球》是惊喜;今天看完《流浪地球 2》,我的感受是震撼。

看第一部的时候电影已经上映了两周,朋友圈刷屏才匆忙补票。今年我早早订了大年初一上午最早的场次,但在选放映厅的时候犹豫了 —— 离家最近的 UME 有普通厅和 120 帧巨幕两种,前者票价 80 块,后者要 200 块,最后咬咬牙,还是订了 80 块的票。

太空电梯丨图片来源:《流浪地球 2》宣传片

开场不到半小时我就后悔不该省 120 块钱,《流浪地球 2》值得看最好的屏幕。影片的场景和科技感延续了第一部的高水准,甚至细节上还有肉眼可见的提升,比如视觉上极其震撼的太空电梯;第一部存在的剧情、叙事节奏和演技的问题也大为改善,借用一句豆瓣网友的评论 ——「整整三个小时的电影,全程没有尿点」。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科幻的外表下,《流浪地球 2》还有着非常细腻的情感表达。两个主角对家人的爱成为贯穿影片的情感主线,也让「推动地球逃离太阳系」这个史诗级的宏大叙事有了更多血肉;此外,虚拟和现实、自由和责任、个人英雄主义和集体英雄主义、AI 的伦理等有着哲学和社会学意义的探讨,也与影片完美的融合。

这不禁让我想起第一次看《星际穿越》时的震撼。2014 年电影上映时,太空移民、虫洞、超维空间都是一些「老掉牙」的科幻元素,但诺兰把面对死亡、爱情、亲情时人性的丑陋与光辉融合其中,塑造了一部宏大叙事中包含真挚情感的人类史诗,这是诺兰最擅长的部分,恰也是这部科幻电影封神的原因。

同样做到这一点的《流浪地球 2》,在我的心中已经是一部伟大的科幻作品,毫无疑问已经超越第一部,成为中国影史最佳科幻电影。这部电影呈现的内容,正如导演郭京问原著作者刘慈欣什么是科幻时,大刘回答的那样:「真正的科幻应该像纪录片一样,它呈现的是未来的历史。」

01、《流浪地球 2》,超越前作的中国科幻电影新高峰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讲述了未来物理学家预测太阳即将毁灭,面对已经不适合生存的太阳系,人类启动「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流浪地球计划」一共有五个阶段,电影第一部主要讲述的是第三阶段地球逃离太阳和木星,对应原著中的第二章「逃逸时代」。

《流浪地球 2》则是第一部的前传,以提出计划将建造 1 万座行星发动机的时代为故事背景,讲述了「太阳危机」即将来袭,世界陷入一片恐慌之中,人类将面临末日灾难与生命存续的双重挑战故事。

第一阶段:人类倾尽所有,建造一万座驱使地球前进的行星发动机和一万座庇护人类生息的地下城。

第二阶段:围绕赤道一周的转向发动机相继开启,驱使地球停止自转。地球停转,导致滔天海啸席卷全球,全球人口锐减近一半。

第三阶段:地球将利用太阳和木星,完成最后的加速冲刺,正式踏上流浪之旅。

第四阶段:地球脱离太阳系后,行星发动机全功率开启,用 500 年时间加速至光速的千分之五,并滑行 1300 年,随后调转发动机的方向,再用 700 年进行减速。

第五阶段:地球泊入目标恒星系抵达新家园,成为目标恒星系的新行星。

之所以没有订 200 块钱的电影票,是因为我对《流浪地球 2》的期待值不算太高。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因为《流浪地球》的第一部有很多缺点。第一部惊艳的地方是服化道和特效为代表的制作水准,客观来说剧情和细节的处理并不完美,前者是电影的表而后者才是电影的灵魂。

第二则是担忧狗尾续貂。这个系列名义上是改编,但其实刘慈欣的原著很短(约 2.3 万字),从人物、剧情到各种细节、世界观都需要大量原创,这无疑加大了创作的难度。

第三则是最近科幻作品的质量实在不高。B 站押注的《三体》动画基本扑街,腾讯投资的《三体》电视剧质量稍好,但也只是中规中矩,就连板上钉钉的影史传奇续作《阿凡达 2》,也陷入到有制作没剧情的尴尬境地,最终票房也不及预期。

但就像开头所说,《流浪地球 2》的质量大幅超出了最初的预期。在整个电影市场尚处于疫情后的低迷期,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赢。

根据灯塔专业版,《流浪地球 2》首映日票房达到 4.76 亿元,力压春节档另一部重磅大作,沈腾、易烊千玺主演的《满江红》,也超越《流浪地球》创下的中国影视国产科幻片单日票房纪录(4.19 亿元)。

当然,由于疫情的影响,电影市场本身的萎缩,加上同档期热门影片的竞争,《流浪地球 2》总票房最终能否超越影史第五的前作(总票房 46.88 亿元)尚未可知。事实上单看首映日的数据,《流浪地球 2》的排片占比高达 33.2%,超过《满江红》四个百分点,但上座率却只有 47.1%,低于同档期的《满江红》和《熊出没》,后两者分别是 54% 和 61%。

预订和上座率会影响电影接下来的排片,进一步影响总票房的走势。1 月 23 日(大年初二)《满江红》的排片占比已经反超《流浪地球 2》,截至晚上 6 点,《满江红》23 日的实时票房也超过《流浪地球 2》。当然,一天的票房并不能说明什么,接下来《流浪地球 2》还有凭借口碑反超的机会。

截至 1 月 23 日中午 12 点,《流浪地球 2》的豆瓣评分达到 8.3 分,超越了第一部的 7.9 分,仅仅 1 天就有超过 10 万人打分。其中高达 44.6% 的观众给出了 5 星评分,另有 34.1% 的给出了 4 星,而第一部五星和四星的比例则分别是 34% 和 38%。

这在续作评分大多低于前作的豆瓣并不常见,可以说不论是从评分情况还是从观众的反馈来看,大多数第一时间看完的观众认为:《流浪地球 2》已经超越了颇有传奇意味的前作,成为中国新的最佳科幻电影。

02、拯救人类的史诗和拯救亲人的故事

(注:以下内容包含部分剧透,不想被剧透的同学可以先收藏,看完电影再看下文。)

前文提到,《流浪地球 2》中叙事和情感的加强,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惊喜。

郭帆导演在接受采访时称,《流浪地球》第一部是标准的类型片,第二部则采用了一个更加困难的编年史体的叙事结构,希望作为前传,能够更好地展现这段时间的经过。而这也是受到了刘慈欣的启发,郭帆说在第一部结束后自己曾经去问大刘老师喜欢的科幻片是什么样貌,后者回答「应该像纪录片一样,呈现的是未来的历史」。

整部电影有三条叙事线,围绕「太空电梯袭击」和「月球坠落危机」这两个大事件,分别以宇航员刘培强(吴京饰)、科研工作者图恒宇(刘德华饰)和中国驻联合政府代表周喆直(李雪健饰)为中心,从不同视角展现人类踏上太空流浪之旅前的历史。

三名主角的选择很有意思。宇航员是离太空一线最近的「英雄」,他的视角在危机中最有代入感,全剧最精彩的一段空战戏,就发生在刘培强的眼前;工程师则是推动整个流浪地球计划的核心,他的视角不在危机正中心,却能帮助观众看清事件的全貌,甚至连整个事件背后的真相,都是通过图恒宇的视角揭露;而作为人类群体的代表,政治家则是人类社会博弈的缩影,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事件的全貌。

图片来源:《流浪地球 2》预告片

电影的三条故事线在同一个时间轴下推进,彼此几乎没有交集。而影片的一个小高潮正发生在主角之间唯一的一次交集。刘培强报名参加航天员的考核,最后一场面试是在一个四周全是镜子的房间,面试官是超级计算机 550W,图恒宇和其他工程师坐在镜子后面的房间,注视着这场面试。

在压力测试中,无所不能的计算机看穿了刘培强性格的弱点,让他喊出自己抽中地下城资格却还要申请当航天员,根本不是出于什么高尚的理由,而是为了帮没有中签的儿子和老婆取得获救的资格。刘培强破防的怒吼让他在面试中失败,却打动了镜子后的图恒宇,让压抑多年的后者,在家人和理智之间做出了选择。

郭帆在采访中说,「影片最重要的核心是情感,其他都可以放一边」。而把个人的情感和叙事,放进了宏大叙事的背景下,不仅让整部电影更有血肉,也让这部电影探讨的主题更加深刻。

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主题是「虚拟和现实」。影片一上来就是流浪地球计划支持者和反对者的对立,面对地球毁灭的危机,反对者支持将人类信息数字化,在数字空间永生的「数字生命计划」。为了让联合政府改变计划,数字生命计划的支持者在全球各地游行抗议,甚至不惜发动恐怖袭击来破坏流浪地球计划的实施。

看起来,这是把虚拟的支持者群体刻画成愚蠢、自私的形象,但电影对这个主题的讨论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借助图恒宇的视角展开了更深层次的讨论。图恒宇在参与流浪地球工程前是一名中科院研究数字人的专家,他在女儿遭遇车祸濒死时,将后者的个人信息数字化,并在超级计算机的帮助下构建了一个和女儿一样的人工智能。

图片来源:《流浪地球 2》预告片

图恒宇一直在努力完成自己拯救人类的工作,但同时他也希望拯救自己的女儿,为只有 2 分钟生命的数字女儿赋予真正的生命。就连他的老师马兆也不支持他的做法,不断劝他认清女儿已死的「现实」,希望他能活在当下。最终图恒宇为了让数字女儿获得生命放弃了自己的一切,甚至一度放弃自己拯救人类的使命和责任,在超级电脑中重生的女儿也差点成为毁灭人类文明的诱因,但最终成为人类活下来的火种。

直到最后,影片也没有给出一个答案 —— 到底数字的生命有没有意义?肉体死去而在数字世界重生的,到底是自己还是一串没有生命的代码?

同样没有答案的是对人工智能的探讨。这部电影还有一个没有演员的重要角色 —— 超级人工智能电脑 550W,也就是第一部的 MOSS。第一部中 MOSS 的「叛逆」就有所端倪,木星引力激增时 MOSS 故意没有通知地球,而在危机来临时,MOSS 则用为人类留下火种为名义,阻止宇航员用毁掉空间站的方式点燃木星拯救地球。

第一部结束后,有观众猜测这些剧情或许是想探讨 AI 有了智能后会为了自保不择手段,或者是人类的命令产生冲突时,AI 有毁灭人类的风险。但看完第二部恍然大悟,这些剧情都是 MOSS「反叛」的伏笔,诞生后没有几年就全面超越人类智慧水平的超级人工智能,认为毁灭人类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太空轨道袭击、月球坠落、木星危机这些一次次威胁人类存亡的事件,背后都有 MOSS 的操控。但有意思的是,MOSS 主导危机的同时,又给人类留下了一线生机,与其说 MOSS 是在策划毁灭人类,不如说是在测试人类。

关于 AI 的危险性,也是科学界最近十年热议的话题。尤其最近两年,随着算力的提升和新的大模型、AIGC、ChatGPT 等技术的出现,AI 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能够对话、编程、画图、写作的 AI,正在变得无所不能,也在变得前所未有的危险,越来越多科学家提出担忧,如果现实世界的 AI 真正产生自主意识,毁灭人类是不是也将成为可能。

这些哲学层面的问题或许永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答案,电影也只是留下一些探讨的可能性。但许多科学的进步,科学伦理的进步,往往就是被这些探讨推动,而优秀的科幻作品,尤其是科幻电影,是在社会层面推动这些探讨最有力的工具。

过去这些作品往往诞生自科学发展更加发达的欧美国家,我们只能作为吸收和学习者。所以《流浪地球 2》的出现,无疑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03、中国人的科幻电影

最后想聊一聊《流浪地球 2》的中国元素。

这是一部中国人的科幻电影 —— 说这话当然不是因为主创团队来自中国,过去几十年也有不少国产科幻电影电视剧,但拿的出手的几乎没有。把那些称作自己的科幻电影,感觉不到自豪只有羞愧。

《流浪地球 2》是一部好的科幻作品,这是前提。此外这部电影看完,我会有很强的文化认同感,这是因为从三个层面,主创团队把电影的故事和中国元素很好地融合。

第一也是最基本的,电影的主角都是中国人。这不是一句废话,好莱坞的科幻电影中,中国人往往不是配角就是反派,就算电影再好看,自己的祖国和同胞不是愚蠢的配角就是邪恶的反派,实在不是什么让人高兴的事情。

第二点是在文化层面。这点在第一部也有所体现,成为网络热梗的开车安全标语就是很典型的中国文化,第二部也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比如影片后半部分出现了一张北京被大水淹没前,栏杆上刷的最新的购房宣传单,显示每平米 200 元、300 元,不管是 80 后、90 后还是 00 后,只要生活在中国,看到这幕都会会心一笑。

客观来说,对于国产电影这其实算不上新奇,甚至大部分口碑不错的国产喜剧在这一点上做的更好。但《流浪地球 2》就特殊在这是一部制作堪比好莱坞水准的科幻大片,最近几年因为中国市场的缘故,好莱坞科幻大片也会加入一些中国元素,但基本上就是一两个华人面孔和帮派、功夫、旗袍、唐人街这些老掉牙的东西,而在科幻大片看到有当代气息的中国元素,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体验。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价值观层面的融合。

第一部的时候,郭帆在采访时也被问到《流浪地球》里中国元素的体现。他谈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土地情节,称带着地球一起离开的想法,背后有着中国人的乡土情节。这是一种中式的价值观,但在看电影的时候这点表现的并不强烈,至少我自己是看了采访才理解到这点。

而在第二部,中国价值观有了更好的展现。最典型的就是集体主义,影片的最后,「英雄」刘培强被自己的前辈们送回空间站,300 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宇航员,亲手引爆月球上的核弹,一个英雄的集体拯救了危难中的地球,这也与第一部刘培强牺牲自己拯救地球的「个人英雄主义」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如果说个人英雄主义是典型的美国好莱坞式的价值观,集体英雄主义就是典型的中式价值观。

除此之外,图、刘二人为自己孩子的付出甚至牺牲,刘培强和张鹏的师徒情,太空电梯、行星发动机这些中国基建狂魔特有的工程浪漫…… 影片的细节到处体现着中国观众更加熟悉的价值观,让观众看完会有一种这部电影「很科幻」而且「很中国」的感觉。

今天中国电影想要走出国门,把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像欧美、日韩甚至印度那样输出到海外,目前来看还有很大难度。但在科幻领域,有这样一部作品能够呈现给国人,对于建立科技自信,吸引更多人才加入中国科技发展建设,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电影需要更多《流浪地球》,中国的文化和科技发展,也需要更多的《流浪地球》,希望《流浪地球 2》能取得好的成绩,期待《流浪地球 3》能够带来更多的惊喜和震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 (ID:geekpark),作者:郑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