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基于基础和需求的市场化科技产业体系

2019-11-15 11:12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与工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工业发展获得发展资源。工业通过提高科技能力实现产业升级。科技体系和产业体系都是中国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科学技术和工业并不是按顺序联系在一起的。中间有一个连接阶段。科学研究技术或成果需要转化为支持工业发展的能力或商品。履行这一职能的行业可以称为科技产业。

中国已经拥有良好的科研实力,许多国际一流的科技成果,并已形成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然而,在当今全球科技产业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科技产业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建设,成果转化率还需要提高。随着中国未来工业能力的提高,能否拥有一个强大的科技产业体系将成为中国产业升级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全球化视角下的科技与产业互动

科技与产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科研成果、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球工业的发展是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来实现的,科技成果转化是由一波又一波的更新和迭代推动的。科研成果转化是科技产业的范畴。

但是,由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经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科技发展模式有很大的差异。例如,美国通过科学技术支持产业升级和发展。拥有完整的科研体系、成果转化体系(科技产业)和产业体系。科技成果和成果向工业化的转化是一种平稳而持续的关系。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迅速。经过40多年的发展,通过对国外技术前沿和“走出去,引进来”的标杆管理,中国在SCI论文数量、专利申请数量和科研团队建设方面,目前已跻身世界前列。工业通过引进、吸收和再创新,迅速建立了中国的工业体系。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制造大国,在技术和工业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我国科技成果在产业中的应用缺乏相应的积累。目前,中国科技产业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空心化,形成了无形的差距。虽然中国已经在几个领域形成了领先的科研成果,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基础设施、设备材料等配套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设施,以促进工业化。

科技产业是科技与产业联系的关键环节,也是产业升级的动力。从资源角度看,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产业)和产业分别由创造力密集型资源、智力密集型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资源支撑。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虽然美国制造业的外流导致了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但相反,来自先进科技产业的人才继续流入美国。其工业发展重点已经从劳动密集型提升到智力密集型。分析表明,在日本、德国等强大的科技产业中也存在高度相似的现象。制造业的外流和智力人才的不断流入,使其有能力随时不断升级产业,引领产业发展,重建基础制造业的信心。

中国拥有良好的科研实力和众多一流的国际科学知识

认知决定行为,进一步了解技术和工业尤为重要。科技服务业是指利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分析研究方法、经验、信息等要素为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工业需求需要在多个领域结合起来。由于缺乏将一个领域加工成多个领域的制造环节(科技产业),中国的科技服务业目前处于资源无法准确配置的两难境地。同时,中国科技服务业仍然缺乏支点,缺乏准确判断企业问题的能力。自然,它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从员工的角度来看,科技产业应该是一个情报密集型的领域,需要大量的科技人员,但目前中国科技服务业的情报强度仍然不足。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科技产业不是科技服务业,而是科技制造业。它以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工业需要,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多学科、多环节问题,使成果转化为大规模商品。可以参考制造企业。这一领域需要技术、生产、质量检验、业务、研发、设备等环节,才能将成果(原材料)加工成商品(成品),这是单一科技服务业无法解决的。

科技服务业是科技产业中的一个环节。它不能代表整个科技产业。在科技服务领域投入更多资源的政策不能完全解决生产力(有效成果)的供给问题。如果我们认为科技服务业代表了整个科技产业,那么科技产业就不能在这个认知系统下形成。科技产业需要科技制造产业,科技制造产业是科学研究和工业化的平行阶段。这也是一个链接。它需要重构现有科技服务业的认知体系,进行一系列根本性变革。

在建设科技产业的过程中,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仍然存在协调问题。形成看不见的手是基础,看得见的手是加快科技产业建设的催化剂。在从科技到工业的过程中,看得见的手不应该太长,看不见的手应该收缩,这就导致了围绕着正规手的科技的聚集、寻租和扭曲,从而背离了市场。

与生产制造过程类似,科学技术产业也需要有标准的过程,甚至工作指令等。规范科技生产过程中的行为,不断审查和修订,提高科技生产制造能力。这些都是中国科技产业必须加强的。它们将有助于我们不断纠正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形成规律,避免科技服务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和低水平失误造成的项目重复失败。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是修补还是重启,是科技制造与科技服务的核心操作差异之一。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迫在眉睫。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产业体系迫在眉睫。这是一个与科学技术和工业并列的独立领域。它可以容纳大量的科技人才。它有自己的运作逻辑来连接工业和科学研究。

科技产业体系需要植根于需求,不能自发产生。与f相反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科技产业不是科研创造。它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是技术应用不畅的问题。目前,对科技成果的大量投资被用于继续进行科学研究,这本身就背离了科技产业的逻辑。其次,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的核心工作是解决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促进工业化。如果忽略这个阶段,项目团队和投资者都希望在转换阶段完成他们所有的工作。他们希望实验成功一次,设备投产一次,产品稳定一次,性能达到最佳一次。如果困难,应该有利于工业化的问题将被视为工业化的障碍,很容易被放弃。第三,如果科技成果不涉及客户、原材料、设备、技术等。除了实验室完成的对技术领先地位的有限验证之外,工业化将会遇到无穷无尽的问题。因此,必须限制科技产业要解决的问题,以确保产品在一定时间内投放市场,获取利润,回馈科技产业。这基本上意味着科技产业的出发点是满足现有产品的增量市场需求。甚至创造需求也是在现有工业能力的基础上产生的。问题解决后,将导致客户和收入的提高。这是科技产业的动力源。

如上所述,科技产业立足于产业基础,解决产业前瞻的需求增量,通过解决有限的问题获得反馈形成收益,不断迭代发展形成强大的科技产业能力,形成对产业跨越世代的分析判断。在此基础上,进行布局,结合现有高校科研能力进行科技创新。整个过程的核心是市场。市场的无形之手扮演着指挥棒的角色。

科技产业是科技与产业相结合的重要阶段。它的质量和成熟度直接决定了该行业未来是内生增长还是进口增长。我国在轨道交通、桥梁港口建设等领域形成了坚实的科技产业能力,并持续支持目前由国家主导的上述领域的领先发展。然而,民间市场的科技产业整体薄弱。迫切需要加强它。要尊重法律,采用科学方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持续发展时间交换空间。

(作者是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山东智库高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