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大地震!六大国有银行被召集开会

2021-08-26 15:49 来源:券商中国

25日,代表资产管理市场不同机构主体、不同职责岗位的财富管理公司、代销银行、投资经理、分析师,都关注同一个问题:6家国有大型财富管理公司发行的——只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将不再允许采用摊余成本法、成本法估值。

理解和传达监督精神。——会议很可能会影响——制定初步整改方案。这是某大型财富管理公司相关部门24日晚至25日的工作状态,如收款、运营等。

与代销产品经理快速沟通,让对方统计潜在受影响产品净值的波动幅度,这是大型股份制银行负责财务管理和销售的部门全天的工作状态。

“非标资产,没有市场价格,应该估值吗?现金流折现法?未来如何控制净值的波动?对于许多没有交易价格的资产,公平的方法是怎样的?”这是许多金融投资经理昨天一整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大银行已经管理好了,那么接下来是不是应该轮到股份银行和城市农村商业银行来管理金融公司?现在是债牛,震动不会很大。长期来看,购买长期债券的需求会下降。部分中小银行发行资本债券会不会更难?”这是一个知名银行分析师思考的问题。

银行业金融管理行业大地震。

重发酵24小时,难信息拼图

8月24日下午,券商中国记者获悉,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部当日向六大银行下发定点文件,规定其理财产品的投资产品不采用成本法估值。对知情人的模糊线索要格外谨慎对待,因为涉及的内容太重。

记者从接近监管的人士处了解到一批——。截至今年6月底,六大银行管理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约为9万亿元。因此,如果上述传言属实,如此巨额的银行融资操作将面临整改。

发个文件,什么是“文”?它只是一份征求意见的草案、一封信,还是仅仅是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决定?帖子的主体是大银行,针对的是大银行,但是从留言的性质来看,应该是针对整个行业的,那么大银行有没有可能只是发文的部门之一呢?“理财产品的投资产品不采用成本法估值”,是断旧换新,还是股票要整改?执行有时间限制吗?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文”不会接触太多相关人士。但信息是在不泄露原文的前提下通过口口相传传递的,容易出现信息偏差。而且每个贴出的对象只能确认自己收到的指导,不能保证其他同行是否也收到。

每个人都只是信息的拼图。因此,对这一消息本身的质疑,成为了澄清监管层对银行理财估值方法态度的复盘。

在25日中午的核查过程中,券商中国通讯员从某大银行内部人士那里得到了一个更为具体的说法:除了现金管理产品,所有投资于理财产品的资产都采用市值法估值。换句话说,ABS、ABN和私人债务成本法的估值应该改变。自9月1日起,所有通过专户投资的资产,除非上市公司股权外,不能采用买入成本法估值;使用买入成本法估值的账户将在10月底前进行调整。

当天下午,市场收盘后,多家资产管理机构的投资团队传出消息

两条消息中继是一致的。记者与上述大庄家复盘市场消息,大庄家帮记者补齐缺失信息:需要整改的资产是已经使用成本法且与产品期限不符的资产。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资产才能进行整改。

监管指令,这就是全部大纲。我们之所以在这里恢复信息,是因为直到这一刻,记者仍未能完整阅读监管部门下发的文件。也就是说,上述信息拼图中可能还缺少一些重要信息。当然,这一重磅消息的解释权仍在监管机构手中。

很难人为平滑产品净值的波动

“这个总会来的,其实就是要跟公款的管理平起平坐。各家银行的估值偏差肯定是不一样的。很难说这些资产有多大,但肯定很大。”一位银行理财投资经理表达了对这一重磅信息的感受。

监管部门希望看到的是,银行理财产品实现真实净值,前段时间发行的“伪”净值产品较少,从操作逻辑上看更适合公募基金。但是,所有银行都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今年,旧产品的压降和整改确实在加快。截至6月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0.39万亿元,占比近80%,同比增长23.90个百分点。

为了不损失大量低风险承受能力的零售客户,同时鼓励使用市值法,监管此前为部分资产使用成本法留有余地。现在这个窗口要慢慢关闭,这部分资产不能再用成本法估值了。

哪些资产会转换成估值方法?

部分银行分析师帮助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估值指引。他分析,允许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包括固定收益证券和非标准化债权。固定收益类证券包括国债、央行债券、政策性银行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商业银行金融债券、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中小企业私人债务、证券公司短期债券、资产支持证券、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同业存单等。

简单来说,允许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金融资产,可以理解为“固收+非标”。但必须要明确的是,并不是说固收和非标只能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因为它们之中的大部分资产,也可以使用市值法计量。

总之,转换估值方法这个事,有难度,但银行理财是肯定做得到的。比如ABS在实操里通常会被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因为它价格波动不大。但以后,它就得改用市值法或者第三方估值了。

“其实一直以来,我们也在探索多配标准化资产。比如权益类证券、证券投资基金,这两类不涉及转换估值方法问题,也是监管鼓励的方向。但要个过程,受众的接受度要先跟上。银行理财客群的风险容忍度还是比基民低很多。”一名股份行理财人士说。

他还指出,改资产的估值方法还涉及一个待明确的问题:很多理财投资用成本法估值的资产,是借道信托和券商等专户。以后在操作过程里,双方合作转换估值方法的具体路径还待讨论。 

那么,相关资产的计价方式全部整改为市值法后,对于承载它们的理财产品,究竟意味着什么?可喜的是,有投资经理并不悲观。

“短期来看,对于一些产品其实是利好。因为我们之前基于牛市,积累了一些浮盈。转为市值法后,其实是释放出前期积累的安全垫收益。长期来看,没有摊余成本法‘保护’后,对流动性的要求提高了,我们很难再人为平滑资产价格的波动。简单来说,产品的净值波动会加大。”一名理财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长期来看有挑战,因为原来摊余成本法可以部分控制回撤。改变估值方法后,产品为求净值稳定,购买长期债券的需求会下降。我个人认为一些中小银行的资本债券发行难度会加大。但好在现在是债券牛市,大家资产荒,能抵消一部分影响。”上述知名银行分析师对记者说。

影响外溢至城商行,银行理财过渡期困难不少

“这个文应该是会里下给了地方局,就看各个局的执行力度。除了几家大行,其实有几家城商行也被传达了一下精神,估计它们也要着手整改。”前述某银行理财人士向记者透露。

如果其所言不虚,那么这条消息背后代表的真正深意是——不止大行理财将被限制使用成本法,影响已经外溢,相信将来股份行、城农商行所投资产都会被要求使用市值法估值。

截至2021年6月底,银行理财投向债券类资产19.29万亿元、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 3.75万亿元、未上市企业股权等权益类资产1.17 万亿元。除开未上市的企业股权,也就是说,剩下的23.04万亿的存量资产,将有可能全被要求使用市值法估值。

转换估值方法这个事,还对银行理财埋下一个较为深远的影响——它可能会影响现金管理类产品替代品的收益。听起来有点绕口?逻辑是这样的:

虽然设置了延至2022年年底的过渡期,但现金管理类理财新规已低调发威。各家理财公司都已经制定或开始制定整体压降统筹安排,现金管理产品很难再支撑全行理财规模的快速扩张了。

那么,为了填补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缩水后,让出的低风险、高流动性产品需求,有理财公司的初步设想是:把客户往短期封闭、定开、最低持有期产品引导,这些底层资产部分配置成本法估值的信用债、交易所非公开发行公司债、PPN、ABS、银行二级资本债等资产,以及一些短久期的市值法资产,以保证净值处于稳定区间。

而现在,上述成本法估值的资产,都必须转为市值法估值。也就是说,现金管理替代品的净值波动,也很难做到平稳了。当然,这些都是目前理论上的探讨。具体后续事件走向和影响,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