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品牌退出“我的美食之光”美食综合体 再次遭遇冷遇

2021-09-16 15:46 来源:市场资讯

开业不到一年,美食综合体“我的美食之光”似乎遇到了发展瓶颈。近日,记者今日走访“我的美食之光”,发现大量品牌撤店,不少门店闲置,新开门店寥寥。盈利难、客流单一可能是品牌生存压力导致门店退出的重要原因。

觅食森林寒冷后,“我的食物之光”发展起来,遇到了困难。美食情结还香吗?指出香不香与经营主体有关。目前,美食综合体背后的运营主体不是作为餐饮企业本身,而是作为商业地产。美食综合体除了选址、定位、招商之外,更新迭代非常重要,对运营管理能力有一定要求。

门店仅剩不到一半

在成为朝阳门新地标的路上,美食综合体“我的美食之光”似乎遇到了瓶颈。

近日,记者今日走访发现,位于朝阳门地区的“我的美食之光”有不少品牌撤店,不少店铺闲置,只留下招牌。如烤面筋公社、老南京鸭血粉丝汤、五道口枣糕王、西丽王子焖牛蛙、打布洛克特等。已全部撤回并关闭。在曾经以中大型品牌为主的二楼,只剩下牡蛎英雄、鲜牡蛎自助餐、火锅品牌葫芦娃,部分店铺正在建设中。

与开业之初相比,现在正常运营的门店不到一半。开业之初,记者今日走访时,看到“我的美食之光”内约有60家店铺,也有少数非美食摊位和小集市。如今,虽然“我的美食之光”的大门没有太大变化,但大楼墙上展示的许多品牌已经不在其中。根据公众评论,“我的美食之光”目前只有22家店铺在运营,还不到原来的1/2。

当然也有一些新品牌,包括蜜雪冰城、茶百道、春园桥米粉等。但数量仍然很少。记者发现,在开业至今仍坚守“我的美食之光”的品牌中,有不少连锁餐饮品牌,如西茶、洪景天、葫芦娃家族等。

关于“我的美食之光”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记者今日联系了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时,未收到回复。“我的美食之光”开业之初,记者在采访相关负责人时曾表示,在产品选择上,“我的美食之光”以特色小吃、传统美食、连锁餐厅等类型店铺为载体,二楼基本以中大型店铺为主,主要满足年轻顾客的用餐需求。此外,二楼预留了三个区域,并以活动场地的形式引入了手工市场。未来我们会考虑引入一些同色系的餐饮品牌,主要方向是继续补充朝阳门周边仍然缺乏的品类。

客流单一商户盈利难

去年11月左右,在西部觅食森林食物综合体比较寒冷的时候,《我的食物之光》作为东部的后起之秀火热起来。品类和品牌都很丰富。有连锁餐厅、线上名人品牌、特色小吃等店铺,包括小吃、茶、火锅、烧烤等品类。同时,也有一些非食品摊位和小集市。为什么《我的食物》的热度持续不了?

对此,记者今日采访了入驻“我的美食之光”的商户,了解到无法实现盈利是部分商户选择“退出市场”的原因。

一位入驻“我的美食之光”的商户告诉记者,“我的美食之光”位于朝阳门,商圈周边写字楼多,客流相对简单。一般工作日下午高峰人多,但晚上和周末乘客相对较少。“事实上,‘我的食物之光’的经营者一直在做相关的工作

此外,分析指出,从地域来看,该地段客户主要为上班族和年轻消费者,且其消费能力充足。如何解决“潮”消费是“我的粮荒”的特点,需要考虑。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赖阳指出,纯美食综合体经营难度更大。相比集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综合体,“我的美食之光”的商业品类相对简单,对消费者的吸引力相对较小。如今,消费者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仅靠单一的美式食品品类很难吸引到大量的消费者。

更新迭代及时补位

如何及时、合理地填补门店的空缺,是美食综合体面临的一大挑战。

“一些品牌因经营不善或无法生存而撤店是正常的。然而,对于综合体的经营者来说,商家不能只是出去或进出。他们能否及时补仓,对于综合体等业务的正常运营尤为重要。”一位在“我的美食之光”正常运营的商家表示。

赖阳指出,美食情结的生存要领可以分为以下几点。首先,美食综合体需要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选择并及时更新,为消费者带来新鲜感。其次,美食综合体的选址更为重要,不仅需要与周边的消费需求相匹配,还要对入驻的品牌进行筛选,保证其丰富性,保证快速更新机制。此外,美食综合体应该控制品牌的口味,以增强其不可替代性,这将是对综合体运营团队的挑战。

文志宏说,由于电子商务的影响和冲击,很多专注于商品零售的楼盘都是。

处于闲置中,对于线下餐饮来讲,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因此无论是觅食森林还是“我的食光”,美食综合体都是近年来发展的热点。美食综合体从本质上来说,是将物业改造成商业综合体,在合理规划后引进餐饮品牌,聚集餐饮业态,而选址或是运营一旦失误,则将面临危机。而除选址、定位与招商外,更新迭代对于美食综合体来讲至关重要,并且对运营管理能力有一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