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产业中的“啄木鸟”应受到法律保护

2020-07-03 10:45 来源:南方日报

今年是房地产行业“高成交量”模式兴起以来的又一个高峰期。与此同时,由房屋质量问题引发的纠纷也层出不穷,这不仅损害了房屋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开发商的品牌声誉,也给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根据法律规定,在业主收回房屋之前,开发商有责任对房屋质量问题进行维修。一旦房屋被收回,业主就认识到了房屋的质量,之后业主将承担房屋问题。为了防止发展商浑水摸鱼,将不合规格的楼宇交给自己,有些业主要花钱聘请专业的家居督察进行检查,以避免煮饭后难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然而,看起来房屋检查的道路并不容易。由于第三方力量的出现,无疑会减缓开发商的交付节奏,甚至会促使业主拒绝一些存在明显质量缺陷的房屋。因此,家访员的出现成了一些开发商的挡箭牌和眼中钉。据媒体报道,今年6月底,在青岛融创月山业主开放日,两名家访员被莫名其妙地殴打。2019年12月,仅在武汉就有四名家庭督察遭到袭击。

为什么开发商如此害怕房屋检查员?事实上,家居督察职业的兴起,与近年来住宅行业高流失率模式下频繁出现的质量问题密不可分。

“高周转率”模式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09年。被誉为“高营业额”鼻祖的万科,率先提出了行业“5986”发展模式,即“5个月征地,9个月销售,第一个月销售”百分之八十的产品必须是住宅。这种“高周转率”模式使得住宅企业抢地、开发、销售。据统计,万科实施“高周转率”模式后的第一年,年销售额首次突破“1000亿”大关,同比增长70%以上。此后,碧桂园、恒大、融创等一大批福建地产企业迅速跟进,使“高营业额”长期成为地产企业的主流经营模式。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下行压力和高地价,住房企业资金紧张,“高周转”模式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但同时,促进“高周转率”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加快施工进度。众所周知,房地产是一项生产建设活动,周期长,环节复杂,管理难度大。客观地说,它需要一段合理的时间。如果忽略客观规律,项目开发时间将被无限压缩,质量问题随之而来。

根据中国质量里程消费者投诉平台的数据,2019年有15,325起投诉与房地产行业有关。其中,质量投诉4641起,占30.28%。据笔者观察,近几年来,碧桂园、万科、融创、龙湖、雅居乐、时代、和盛创展等品牌房地产企业都遭遇了类似的纠纷。

随着房屋质量问题的频繁出现和质量意识的觉醒,房地产行业出现了新的房屋检查形式。随着新一轮高峰期的到来,家访员的业务需求有望迎来后疫情阶段的井喷。

然而,作为一个新的职业群体,家访员通过近年来“高流失率”带来的“副作用”获得了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但法律和职业地位的尴尬也制约着这一新兴行业的健康发展。客观地说,在家督察在中国还是一个民间称谓,没有国家职业资格认证。2011年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培训证书催生了第一批“房屋检查顾问”,但自2016年3月以来,该部不再为包括房屋检查顾问在内的许多行业申请职业培训证书,而是将其移交给该行业。

根据房屋检查的介绍

没有职业资格认证,一方面降低了准入门槛和专业性,使得房屋检测行业五花八门,另一方面,也使得房屋检测人员的就业环境极其复杂。一些业主在知道家访员没有正式的职业证书后,心里很难辨认,这常常使家访员在开发商面前不能自信地说话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