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回报压力大 房企很难在“三条红线”下买买

2020-09-11 11:02 来源:工人日报

上半年楼市销售低迷,房企交款受影响,但房地产开发投资飙升。楼市资金链承压,金融风险上升。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首次提出房地产融资量化监管要求。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广泛关注房地产融资“三条红线”。

“不含预付款后,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负债率小于1倍”。“三条红线”直接指向房企融资生活,各行各业普遍将政策解读为房企“限购”。

在新的调控政策下,房地产企业很难任性地“买进来买出去”,销售惨淡、开发投资火热的楼市异景即将结束。

销售受到影响,房屋公司面临还贷压力

“受疫情影响,上半年代理销售业务受到很大影响。”近日,一家京津冀房屋中介的销售总监告诉记者,由于疫情的影响,公司的年度销售目标可能难以实现。为了弥补销售差距,公司正在计划“量入为出”。

数据显示,从1月到6月,中国90%以上的房企未能实现半年度销售目标,包括万科、龙湖、碧桂园、融创等领先的房地产企业,其中一些甚至没有达到30%的销售目标。

“房子卖不出去,房地产企业很难拿到货款。如果建成的房子只能放到手里,不能交易,那就是一堆钢筋混凝土。”位于北京朝阳区大王路的一家房地产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房地产企业销售计划的制定与支付需求密切相关。虽然销售目标没有实现,但付款目标没有完成。但一旦还款目标没有完成,将直接影响偿付能力。

北京某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房地产开发是通过融资实现的。以前房地产热是因为融资容易,卖房容易,资金链在循环。现在如果付款出了问题,债务问题就非常致命了。”

长期以来,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高负债房地产开发是实现高增长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房地产融资受到严格控制。在融资渠道萎缩的环境下,房企加大了海外债务的发行。数据显示,从2019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房地产企业海外债券发行规模同比增长70.98%。其中大部分是短期债务,迎来了9月之后的第一个高峰。到2021年6月,房企累计到期债务1.5万亿元。

但资金链的巨大压力似乎并不影响房企的开发投入。今年3月以来,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止跌回升,到7月已实现连续5次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5325亿元,同比增长3.4%。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月增长率达到11.7%,增速继续加快。

与此同时,房地产投资的激烈开始影响市场销售价格,一些地区的房价迅速上涨。7月份银川新房价格继续上涨2%,连续三个月领涨,唐山等城市也继续保持较大涨幅

房地产的逻辑正在改变

“三条红线是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的长效机制。”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表示,此举首次采用量化形式,既保证了合理的融资需求,又控制了资本进入楼市的规模,防止楼市成为金融风险的“灰犀牛”。

在融资管理的“三条红线”规则下,后续的房地产企业很难通过举债来扩大经营规模,部分债务的偿还还取决于销售回报。市场普遍预计,新的融资规定将加速房地产销售,一些达标压力较大的企业可能会降价促销。

“三条红线”划定两周后,9月6日,恒大集团突然宣布,将实现“金九银十”每月1000亿元的销售目标,并推出了全国房地产全线降价30%等一系列促销活动。另有消息称,碧桂园也在考虑在购房时提供更大的折扣,以加快房地产销售。有业内人士认为,领先的房地产企业率先降价促销,目的是在融资紧张的背景下扩大市场份额,降低负债率。

部分市场机构整理了50家高销售额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数据,只有12家房地产企业符合三个标准的要求。有14家房地产企业踩一条线,10家房地产企业同时跨两条红线,14家房地产企业同时踩三条红线。虽然“三条红线”的具体实施日期并未明确,但考虑到目前房地产销售冷淡,房企负债规模巨大,市场普遍认为留给房企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房地产与财富联系在一起。买家和开发商都有许多因房地产而导致财富激增的案例。因为市场预期更好,房子不愁卖,房地产企业不愁融资。但这两年,房地产的逻辑变了。”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表示,“无房无炒”的概念已经在市场上形成共识,资本将不再涌入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