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买榜单已经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一些房企为了达到年销售规模,让总承包商、销售机构、合作单位等伪造合同,有的甚至直接花钱提高排名
房地产排名混乱困扰行业多年。虚假数据不仅误导了广大购房者,也给金融机构和决策部门提供了虚假信号,不利于稳定房价和稳定预期
排名靠前的房地产企业深陷债务危机?每隔一段时间,不同的机构会公布房地产企业名单。新华日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排名往往“数据大战”,甚至同一家公司排名几十个不同的排名。
房地产企业排行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受到质疑。据一些业内人士透露,房地产排名的混乱困扰了该行业多年。虚假数据不仅误导了广大购房者,也给金融机构和决策部门提供了错误的信号,不利于稳定房价和预期。
名单是“斤”,有很多数据注入
目前,房地产行业知名榜单由易居企业集团旗下Cree研究中心、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中国指数研究院、韩毅智库等第三方机构发布。
每隔一段时间,这些评估机构会从征地、销售、净利润、负债、融资等不同角度对房地产企业进行排名。记者对比了这些排名,发现差别很大。
在中国指数研究院和中国手指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2020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成果》榜单上,泰和集团排名第31位,该集团最近多次出售资产并陷入债务,其评级前景被穆迪从稳定调整为负面。在这份榜单中,泰和2017年排名第27,2018年和2019年排名第23。在上海亿居房地产研究院和中国房地产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测评研究报告》中,泰和集团并没有进入前100名,甚至在整个榜单中也很难找到它的踪迹。
与泰和类似,浙江佳缘集团在全国100家指数类研究所榜单中排名第38位,但在上海亿居房地产研究院的榜单中消失。
此外,在今年的中国指数研究院榜单中,很多知名企业都消失了,比如2019年销售额排名行业第八的新城控股地产,以及知名地产企业金地地产。
易居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和2019年房地产企业产品实力排名中,部分企业排名在一年内发生了较大变化。比如2018年50强榜单,没有碧桂园,但是2019年,这家公司的排名突然跃升到第19位。
为什么不同机构公布的名单,甚至同一机构不同年份的名单都有明显差异?很多业内人士表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是房企给机构的数据不一样,或者有数据注入。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丁松表示,一些房地产销售数据“浮肿”。比如故意强调数字较高的合同销售淡化股权销售,希望利用较大的销售数字来提升企业的行业地位和影响力。
更有可能的是,房地产企业和榜单发布机构之间存在着一种咨询合作关系,也就是常说的花钱买榜单。
其实花钱买榜单已经成为业界公开的秘密。施琅集团董事长田明曾公开表示,一些房地产企业为了实现年销售规模,让总承包商、销售机构、合作单位等伪造合同,有的甚至直接花钱提高排名。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排行榜是验证房地产企业实力最直观的方式,因此美化数据已经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其实排名机构的权威性早就有疑问了。2016年7月,民政部公布了第九批“离岸协会”、“山寨协会”,其中中国指数研究院的名称赫然列名。尽管如此,多年来,中国指数研究院依然每年公布榜单。
排名是房地产企业最好的广告
房地产企业排名不规范,误导了普通买家。很多人觉得企业排名好,买房更让人放心,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一年,泰和集团不断暴露出深度债务危机,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很多项目被关停。一些业主一边还贷一边租房,走上维权之路。
另一方面,业内人士认为,榜单除了带来曝光度和知名度外,更重要的作用是为融资提供支撑。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认为,夸大房地产企业的业绩,一方面有利于显示公司的实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融资。
“很多金融机构只贷款给100强或者50强的房企。如果不在名单上,企业的利率成本可能会上升,甚至获得融资。”李对说道。
北京某商业银行信贷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房地产调控严格的背景下,很多银行会在房地产企业百强中要求融资,这也促进了名单造假的利益链。
“目前,由于政府没有公布排名名单,市场只能依靠中介机构的公布。”张大伟表示,国内金融机构对房企的融资、信用评级和海外债券发行都取决于第三方机构给出的排名。
“排名是房地产企业最好的广告。无论是房企引进合作伙伴,还是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还是项目招商,排名都会受到重视。”张大伟告诉记者。
排行榜数据的混乱带来很多危害。李认为,房地产企业人为的高业绩数据给金融市场和信用评级提供了错误的信号,不利于金融机构做出合理的信用评估和贷款准入。
“目前,房地产行业普遍面临融资问题,许多中小房地产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赎回危机。如果资金链紧张的中小企业依靠购买虚假排名进行包装融资,很容易引发财务风险。”张大伟说。
去年,上市房地产企业中国澳源集团的实际销售数据,使机构排名预估的合同销售额翻倍,导致股价暴跌。房地产企业佳缘集团2018年公布销售额为201.8亿元,但部分第三方榜单统计为875.5亿元,600多亿元的差距让舆论质疑数据的真实性。
专家指出,一些第三方机构大大夸大了开发商的数据,容易人为制造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局面,不利于稳定房价和稳定预期。
明知注水仍然难以有效监管
许多房地产市场监管机构建议,不良的数据注入风格会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应尽快出台措施加强监管,规范第三方评估行业。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开发商销售数据的统计是多样而混乱的,客观上为数据泛滥提供了空间。李说,例如,销售可以是流量,也可以是股权,可以通过网上签约,也可以通过开发商的认购来统计,这就带来了统计的多样性和混乱。
同时,与开发商合作层面的中介和研究机构的统计相比,政府网上签约系统确认的销售数据相对滞后。“这导致了数据被注入,监管部门仍然难以有效监管。”李对说道。
很多业内人士建议,房地产企业的咨询业务在发布名单时,要与第三方发布机构的利益分开。
从国际经验来看
张大伟认为,有必要将咨询业务和排名出版业务之间的利益绑定分开,完善企业诚信的评估、查询和服务体系,增加失信成本,加大对市场主体和群众举报非法出版的处罚力度。
一些专家建议,应加大对假冒房地产企业和名单公布单位的处罚力度。建议清单可以直接与税务机关挂钩,地方税务机关根据清单数据调查房地产企业缴纳的税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