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抛物不再大家“背锅”

2019-12-26 11:00 来源:新民晚报

  清晨,出门上班的业主下楼发现,自家车窗碎成雪花,肇事花盆也已粉碎。小区监控夜视功能差,无法锁定花盆出自谁家。

  难道,高空抛物就这么成了无头案?未必。

  这几天,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正在进行,首次以“完成版”亮相的民法典草案备受关注。当高空抛物“砸”进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民法典如何四两拨千斤?

  翻看近20年的社会新闻,无论“高空抛物”,还是它的近亲“高空坠物”,不绝于耳。一次次从天而降的危险物,拖鞋、花盆、酒瓶、钥匙,甚至垃圾……无不来自高楼。自上世纪90年代住房制度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产权房成为业主,居住形态改变,居住条件改善,人住进了高楼,但人的观念、素质未必同步走高。如此不匹配,一定会为社会治理带来新问题。

  民法典,是权利宣言,面对社会治理时代科技迅猛发展,尤其刑侦手段不断进步,查明实际抛掷人并非不可能。

  比如,即便小区监控“夜盲”,看看那碎了一地的车窗玻璃,辨析碎裂程度、花盆重量,倒推坠落高度,锁定可疑目标,就技术而言不算难题,关键在于查不查。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让有关机关承担先行调查职责,有效避免或减少不作为,以便查清真正责任人。同时,规定事后追偿制度,有助于弥补可能加害人承担责任的不正当性,一时“背锅”受委屈也能补救,最终保护全体业主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当高空抛物“砸”进民法典,新的制度设计,折射出当下以及未来社会治理呈现的新图景——互联网时代,技术支撑起的安全与秩序。在申城智慧社区试点中,火眼金睛“不夜盲”的探头,也已有效遏制高空抛物。

  有理由相信,当5G问世,当民法典问世,一个更好的时代,来了,高空抛物,也终将不再是危害公共安全的魔头;科技与法治,之于普通人,最可感知的意义莫过于——安全得以保障,公平得以维护。

  原标题:高空抛物不再大家“背锅”|抛物|民法典|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