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最高奖授予李德意JD.COM中科等奖项

2020-12-07 16:32 来源:澎湃新闻

(原标题:中国AI最高奖项授予自主驾驶大师院士、周博文、中科院蒋、西电焦李成获杰出贡献奖)

中国唯一的国家人工智能科技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奖,近日公布了今年的新获奖者。

其中,被誉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最高荣誉的最高成就奖,第三次授予专注于自主驾驶的李德意院士。

此外,目前在集团工作的周博文博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蒋教授和电子科技大学焦立成教授共同获得杰出贡献奖。

获得了国家AI领域的最高奖,他们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绩?

让我们互相了解一下。

最高成就奖——李德意院士

自2011年成立以来,只有三位科学家获得了“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

2018年,最高成就奖首次授予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开创者之一、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院士陆汝谦。去年,该奖项第二次授予清华大学华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张忠院士。

李德意院士是第三位获得这一荣誉的科学家。

李德意院士,1944年11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县。

中国指挥自动化与人工智能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主席、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少将。

1967年,李德意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现东南大学)无线电系,师从中国著名电子信息学家何振亚;1983年,他在英国爱丁堡的亨利瓦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84年,李德意进入总参谋部某研究所,先后担任总工程师、副主任、副主任;1996年,他被授予少将勋章。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至2007年,任全军信息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2004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05-2008年担任全军信息技术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2008年被聘为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2016年任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院长。

从学术生涯来看,李德意院士参与了多项重大电子信息系统项目的研发。首次提出了控制流-数据流图对理论和一整套用逻辑语言实现的方法。

在智能方面,他证明了关系数据库模式与一阶谓词逻辑的等价性,提出了云模型,发现了用于不确定知识表示和数据控制的状态空间,在智能控制“三重倒立摆平衡”实验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李院士获国家、省部级二等奖以上9项。发表论文130余篇,中文著作5部,英文专著2部。

在2019年央视新闻中,李德意院士介绍:

我从事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无人飞行器,无人飞行器,无人舰船。

今年4月12日,由李德意院士领导的世界首辆无人驾驶电动卡车在天津港开始试运行。

这也是世界上第一辆投入商业运营的无人驾驶电动卡车。

李德意院士一家可谓是真正的书香门第。

李承霖是清代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状元,是李氏家族的始祖。

三个学术头衔的摄影测量与遥感科学家李德仁和李德意是兄弟,都出生在秦通古镇。

他们的堂兄李德群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

其中,教授专注于脑科学、医学影像和人工智能的交叉学科。

周博文博士

乔春明周博文博士,现任JD.COM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JD.COM智联云总裁、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他全面负责JD.COM集团的整体技术以及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商业化。

1991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获学士学位。

2003年,他获得了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博士学位。

周博文博士现任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上海市人工智能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广州、成都市政府专项科技顾问。他还在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许多国内一流大学担任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同时,周博文博士是IEEE院士。在国际一流期刊和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在中国和美国拥有数十项专利。其中很多论文被国际学者引用了上千次,累计近9000次。他是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导者。

2017年回国加入JD.COM之前,周博文博士曾任IBM纽约总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院院长、IBM总部沃森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IBM卓越工程师,负责IBM人工智能团队全球技术战略制定和商业化应用。作为主要的技术发明人,他获得了多项IBM杰出技术成就奖和杰出技术发明奖。

蒋教授

蒋教授,1962年生于湖南永州,中国脑成像和医学图像分析专家,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198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获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2019年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蒋教授的主要研究兴趣是信息科学、脑与认知科学、临床医学等学科的整合与交叉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与分析、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及其在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基于图像的脑网络研究及其临床应用、人类认知功能与异常脑网络表征、脑网络群研究等。

蒋教授主持并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攀登计划、863计划、973计划、九五计划等多个项目。发表脑成像与医学图像分析、计算机视觉、基于信息的计算复杂性、应用数学等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

曾获马克斯普朗克研究奖学金(1999)、新南威尔士大学副校长博士后研究奖学金(1999)、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4)、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6)。

此外,蒋教授在2019年第九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中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焦立成教授

焦立成教授,1959年出生,陕西省白水县林浩镇人。198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90年获得Xi交通大学博士学位。

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重点实验室主任,是国内最早研究人工神经网络的专家之一。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非线性信号和图像处理、自然计算和智能信息处理。

焦立成教授也担任

焦立成教授的主要研究兴趣是智能感知与计算、图像理解与目标识别、深度学习和类脑计算。培养的十多名博士获得了国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提名奖和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研究成果获青年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省部级一等奖等十多项科技奖励。专著20余部,如《神经网络系统理论》、《免疫优化计算、学习与识别》、《图像多尺度几何分析理论与应用》等。已在国内出版,并五次获得国家优秀科技图书奖和前三届国家优秀图书奖。出版作品被引用31827次以上,H指数70。

关于吴文俊艾科技奖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奖是以中国智能科学研究的先驱和领导者、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的名字命名的。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级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奖始于2011年(2012年第一次授奖),每年授予一次。

该奖项旨在奖励在智能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和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员。

吴文俊科技奖,具有提名和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资格,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代表着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最高荣誉标志。

从官方承认它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最高荣誉”来说,说它是“中国图灵奖”是恰当的。

今年是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奖第十个年头。

除了以上详述的两个奖项外,今年还设立了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人工智能杰出青年奖和人工智能芯片项目特别奖。

目前,已公布名单共授予101项成果,其中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1项、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3项、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20项、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8项、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25项、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企业技术创新项目17项、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科普项目3项、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青年奖16项、吴文俊人工智能特别奖

其中,中科院的黄庆明、复旦大学的赵兴明、上海交通大学的、北师大的吴霞、上海交通大学的钱获得了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