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作为“成年人”进入社会 必须通过消费者体验

2021-03-09 16:11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新能源汽车已“成年” 踏入社会要过消费体验关 

连续七年被提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找不到“新能源汽车”。什么意思?

意味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前端的引导和支持已经基本达到预定目标,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从“造车”初期进入市场磨砺的新阶段。

就像人总是在成年后步入社会一样,在不下10年的政策扶持和照顾下,各种造车力量一代又一代地把新车推向市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最高的国家,新能源汽车也在成长。

汽车行业在新时代的前景越来越明朗,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趋势不可逆转。如果说我们补贴了一款消费者有能力开个好头的新能源汽车,那么让消费者放心的问题仍有待解决。

比如好用又密集的充电桩。这个问题已经唠叨很多年了。

去年欧洲纯电车销量140万,超过国内,密集的充电桩贡献很大。

不可否认,除了政策支持,欧洲市场陆地面积小,交通半径短,充电桩难以部署。同时,纯电车的续航里程一般不高。不像中国,当车辆续航里程不足500公里时,就不好意思给别人看。

不可否认的是,近几年来,我国在充电桩建设数量、选址优化、有效提高充电功率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能源汽车里程不足、充电困难、充电慢等“卡脖子”问题。但是现在是时候关注充电桩使用率低的问题了。

举个小例子,虽然很多公司积极部署充电桩,但不仅支付方式不同,使用方式也不同。如果消费者看到充电桩就能充电,可能要下载十几个应用。

因此,在继续“加密”充电桩的同时,改造中出现的维护量大、服务差的现象有待改善。

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是配套设施不完善,充电桩短缺首当其冲。虽然“换电模式”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消费者的里程焦虑,但标准不一致、新能源汽车数量少导致盈利困难。

当“造车”不再是问题的时候,消费的缺点就越来越明显,使用的痛点也不缓解,消费潜力也就无从释放。

稳定增加汽车和家电的批量消费,取消对二手车交易的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车场、充电桩、电站等设施,加快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短短一句话,指向了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密切相关的深层结构,传达了清理汽车消费后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增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信心的关键信息。

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比例不断上升,意味着消费者正在登台。优化使用环境的难度不亚于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