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军:大中型乘用车适合未来研发氢燃料 再投资30亿

2021-04-01 17:22 来源:网易汽车

4月1日公布了5年布局,长城汽车终于披露了其在氢能行业的最新发展路线。按照计划,今年长城汽车将推出全球首款C级氢燃料电池SUV,完成100个49吨氢能重卡应用项目;2022年,长城汽车将在冬奥会上推出首支高端乘用车服务车队;2023年,核心功率元件数量将在国内推广;2025年将实现全球氢能市场份额前三。

“现在,氢燃料应该像前十年的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的情况一样。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链不完善,包括电池本身和三大动力系统,都处于起步阶段,但我觉得这个发展速度应该像电动车一样快。”

在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看来,“A0级甚至A级以下更适合纯电车的应用;对于大中型客车,我们认为更适合氢燃料。”

据报道,长城汽车的氢能战略涵盖了“制造-储存-运输-添加-应用”的集成化供应链生态,同时推出了一套整车级“氢动力系统”全场景应用解决方案——氢柠檬技术。

魏建军透露,未来长城下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项目沙龙智星将同时部署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以30多万元的价格进入市场。电动车品牌欧拉专注于10-20万元的价位区间。

“未来的沙龙一定是全新的运营模式,推出的第一款会让所有人大吃一惊,销往全球市场。我们也会借鉴用户运营等新势力,通过用户创造来打造品牌。”

魏建军进一步表示,“对于传统汽车公司来说,外界有一种声音,认为形象陈旧、过时、缺乏创新,但这绝对不是长城汽车的形象。”“长城汽车非常重视创新和发展。我们过去在技术上能够超过国外品牌。在新能源方面,我们也可以做得更好。”

核心摘要:

长城汽车氢能战略以“建设可持续、美好的氢能社会”为终极目标,建立国际水平的“系统-储存-运输-加应用”一体化供应链生态,推出车辆级“氢能系统”全场景解决方案。——氢柠檬技术;

商业和商业开发:2021年,全球首款C级氢燃料电池SUV发布,全球首个49吨氢能重型卡车应用项目完成;2023年核心动力部件数量在国内推广,2025年全球氢能市场份额前三;

氢锦鸡儿科技“135”:1套整车级R&D系统,3大技术平台,5大性能优势;

长城氢能建立了430多人的国际顶尖R&D团队和“四国五地”的全球R&D布局,未来三年投资30多亿元;

R&D将再投资30亿元建设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生态

长城汽车的氢能战略涵盖了“生产-储存-运输-添加-应用”的集成化供应链生态,“氢动力系统”的全场景应用解决方案——氢柠檬技术。

以“建设可持续、美好的氢能社会”为最终目标,2025年前,长城汽车将围绕公交/公交/物流车、乘用车三大应用平台进行推广运营,推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商业化。

“目前我们只是单方面投入了很多,主要是在反应堆和质子交换膜上,包括外围气泵、阀门、储氢罐和集成技术,可以在氢燃料上实现非常快速的扩张。在能源船和分布式能源方面,氢可以有所作为,但在乘用车使用氢方面存在争议。”

魏建军表示,“中国在氢能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而日本对氢的技术掌握是全球最好的,韩国也一直在氢能的发展上发力,但技术路线不同。目前,我们还缺少基础设施的支撑,但中国预计将会跨越低功率阶段。”

长城汽车副总裁 穆峰

研发投入上,截至目前,长城汽车已累计投入研发费用20亿元,构建了“四国五地”全球化研发体系。未来3年内,长城汽车还将继续投入超30亿元研发费用,以达到万套产能规模。

基于对氢能产业下游核心零部件和技术研发的基础,未来,长城汽车在氢能产业布局方面,将向上探索核心材料联合合作模式,向下利用示范运营进行产品应用迭代升级。

在产业链上游,长城汽车新一代钙钛矿太阳能光伏技术,拥有打破世界纪录的20.01%光电转换效率,也标志着大面积钙钛矿光伏组件转换效率迈入“2.0时代”。大规模储能应用方面,氢+电储能系统为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存储提供解决方案,为移动和固定式能源综合利用奠定基础。

长城未势能源董事长 张天羽

在产业链下游,长城汽车已加入京津冀、长三角、河南、河北四大示范试点城市群,示范车辆规划超过千台,涉及乘用车、重卡、物流、公交,船舶、轨道交通等多种应用场景,绘制更为广泛的市场蓝图。

长城汽车副总裁穆峰表示:“如果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可达成100万辆的目标,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1亿吨,这将极大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

“中大型乘用车更适合氢燃料” 氢柠技术可实现全场景应用

氢能战略下的氢柠技术,是一套的车规级“氢动力系统”全场景解决方案,总结为“1+3+5”, 即1整套车规级研发体系,3大技术平台和5大性能优势。

对长城汽车而言,氢柠技术是氢能战略的技术核心支柱,也是长城汽车柠檬平台核心技术路线之一,涵盖了氢燃料电池系统、车载储氢系统及核心关键部件。

落实到具体产品上,魏建军认为,中大型乘用车更适合氢燃料电池车的应用。

“明年我们的乘用车上就要使用全场景应用的解决方案——氢柠技术。到2022年,冬奥会期间将推出首支高端乘用车服务车队;2023年实现核心动力部件推广数量国内领先,2025年全球氢能市场占有率前三。”

具体而言, 1整套车规级研发体系是氢柠技术的根本,包含100多项企业标准,500多项硬件需求,5000多项软件需求,数千项检测和数万次试验。

据了解,该研发体系可根据氢能整车需求从上至下快速定义、分解、仿真和设计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零部件和材料,并通过试制试验从而确保产品的高性能、高质量和低成本。

而氢电平台(HE)、电堆平台(HS)、储氢平台(HP)3大技术平台是氢柠技术的核心。

其中,氢电平台(HE)具有可靠性、耐久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大功率,高功率密度的特点;电堆平台(HS)已开发完成第一代单堆额定功率150kW,峰值功率160kW燃料电池金属板电堆,功率密度达到4.2kW/L以上;储氢平台(HP)包括70MPa IV型储氢瓶、70MPa瓶口阀和减压阀,以及储氢系统的集成和控制。

长城未势能源总裁陈雪松表示:“未来五年,长城汽车将重点围绕燃料电池系统全面走向‘五高’,即:高功率(>200kW),高效率(>60%),高温度(>100℃),高耐久(>20000小时)和高互联(新能源+智能网联)。”

在氢柠平台的加持下,长城汽车实现了燃料电池系统、电堆、膜电极、空压机、氢气循环系统、储氢系统及关键部件等多方面核心技术的实质性突破,支撑氢燃料电池汽车真正实现高效率、高性能、长续航、全气候行驶和全领域应用。

开放平台技术 共推氢能规模化应用

在氢能产业商业化方面,魏建军认为,“重在未来,不是一上马就一劳永逸,要不断迭代、不断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长城汽车将开放氢柠平台技术,与行业上下游优质企业在研发、测试,零部件配套,投融资,产能建设等业务开展全方位合作。

而对于承载长城汽车氢能战略发展的未势能源公司,魏建军表示,“我们希望企业成为成套技术的供应商,希望资本多元化,氢能技术公司的资本也会多元化。一家公司完全由我们投资、控制,很难确保独立性。长城汽车给的是前期支持和部分市场。”

“我们认为电动车和氢燃料汽车是通过联网有序充放电,应该是我们电力系统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它是作为一个移动的储能终端,实际上背后的逻辑跟我们电动车的逻辑是一样的。”

如今,“脱碳”已成为全球课题,在中国“十四五”开局之年,氢能被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站在产业风口。而凭借一体化供应链生态和实现全场景应用的氢柠技术,长城汽车已经站在新一轮能源革命的起点。

“钙钛矿电池的出现相比单晶硅、多晶硅的电池,还能降成本40%,也就是说今后一度电就1毛多钱,大大降低了制氢成本。只要制氢成本降低,它就能跟汽油做对比,跟电车做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