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处于研发前沿的日本公司在这股电力浪潮中落后了

2021-04-27 15:53 来源:观察者网

与以往的车展不同,在今年举行的第19届上海国际汽车博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上,日本公司推出了大量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公司也竞相在新能源汽车上展示自己的最新产品。

在日本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主,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相反,纯电动汽车方面,虽然有很多技术店,但相关投入小,产量更不用说规模了;但这些并不影响日本企业在华生产销售纯电动汽车,电动相关车辆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得到了高度宣传。在零部件方面,相当多的制造商专注于自动驾驶和电气化等应用功能。

上海车展强调“拥抱变化”

为什么在全球汽车市场扮演重要角色的日本品牌在这波电动车浪潮中落后?面对特斯拉等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攻击城市的竞争对手,日系车如何争夺市场?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与众多参加上海车展的日本企业高管聊了聊。

日企曾经的“汽油-混合动力-新能源”路线图

直到2021年上海车展开幕,汽油车一直是日本作为世界重要汽车技术持有者发展的重点。当中国、欧洲等世界主要汽车市场开始转向纯电动汽车时,日本仍然走的是优先发展燃油汽车的道路。

日本公司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推出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比如丰田1995年推出的“普锐斯”就是一个代表。目前其在日本的售价约为300万日元(约20万元人民币),到2020年,已在全球售出1000多万台(其中仅2020年就售出190多万台)。虽然在中国的销量还不够辉煌,但无论从价格还是销量来看,普锐斯都被认为是一款非常成功的汽车。

普锐斯2021(数据地图/丰田官网)

和丰田的相关人员讨论汽车未来的发展道路时,我感觉他们说的更多的是在实现完全电气化(包括部分燃氢的燃料电池汽车)之前要有一个缓冲阶段,油电混合后再逐渐向纯电转变。

根据丰田2020年的销售结果,新能源汽车销量近196万辆,其中除了19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外,还销售了4.8万多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3346辆,燃料电池汽车仅销售1770辆。2020年之前,丰田不卖纯电动汽车。

丰田曾想过在中国推广混合动力汽车,并在中国设立了普锐斯工厂,但多年前就停止组装普锐斯了。两套汽油和电力系统把价格提了不少,而普锐斯本身车身小,可以代步出行,但中国市场需要汽车能装更多的物品,有大气的外观。普锐斯在设计理念上没有这款,与中国市场的需求相差甚远。

全球汽车年销量约9000万辆,无论是20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还是100万辆纯电动汽车。相比9000万台,燃油车占绝对优势。日本企业现阶段集中精力生产燃油车仍然是正确的选择。

但我们需要看到,世界潮流已经到了电动汽车的阶段。

基本上,欧洲市场将在9年后的2030年实现汽车电气化,燃油汽车将从今年开始逐步退出市场。根据一些企业的咨询报告(德勤2019年汽车市场前景报告),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到1500万辆,其中90%为纯电动汽车。美国盛产石油和页岩气,对汽车电气化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但是美国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只会允许销售电动车。

相比之下,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不会成为欧美主要市场的新投资中心,日本汽车公司二三十年前预测的汽车市场,他们现在面临的市场,以及未来将要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得“汽油-混合动力-新能源”的渐变路线图变化迅速。特别是2021年,碳峰值和碳中性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接受后,汽车行业无论是燃料使用还是生产销售都不可避免地要从燃油转向新能源。2021年的上海车展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相关变化。

汽车时尚以电动为主

这几年我每年都去上海看车展。感觉在汽车时尚方面,相关内容在上海车展上已经发挥了很多年。在下一个时尚步骤中,似乎只有汽车外观和内饰的设计存在相当大的瓶颈,而电气化则突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让车展更有看点。

在上海车展上,我们到丰田、日产、本田日系三强,拿出了全新汉兰达、全新奇骏、第11代思域混动版。电动车方面,丰田和本田亮相出全新的纯电动车型,日产的凌风在展会上被放在了非常显著的位置上。

丰田在上海车展上推出了全球首发的电动车

本田混合动力车

本田电动车

汽车能源方面发生的重大改变,开始让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的有关技术加速融合,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

人们过去看汽车,主要从交通工具的角度来审视眼前的对象,现在人们开始更多地看产品在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是否具有变革性技术,让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

我们看日本汽车在其本国的年销售量2020年为460万台,但在中国主要6家日系企业,同年在华销售了520万台车——中国市场要比日本多出了60万台。2020年出现新冠疫情,欧美等企业在华销售出现了小幅度下滑,唯有日企比2019年增加了1.6%;如果没有其他特殊情况,2021年日本汽车在华销售将会出现更多增长。

中国市场的一个很大变化是,以电动为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家鼓励生产销售电动车。在中国这个巨大市场上,日企需要对政策导向做出反应。换句话说,日本汽车在华能否做到与时俱进?日企能否在新能源车上跟上世界大势?能否拿出超越其他国家汽车厂家的产品来?这些企业需要做出回答。

由于日本国内电动车的发展相对滞后,日企均做全线新能源车的开发,这里包括纯电动车(EV)、混合动力车(HEV)、插电混合动力车(PHEV)、氢燃料电池车(PCEV)等多种车型。尤其日系企业常年发力研究开发混合动力车,在相关领域的投资很大,获得的成果不少,这让其在纯电动方面显得有些落后。

日产奇骏

但在上海车展上,人们看到日企已经基本将电动车放在了最吸引人眼球的地方,虽然也强调其他新能源车,但和在电动车方面的着力比,要比往年弱化了许多。

从上海车展看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燃油车在2030年以后逐步退出市场,混合动力车因为也依旧需要燃油,今后迅速发展的态势不够明显,现在开始做混合动力车,投资能否在9年后的2030年前回收,这几乎不用去计算就能够得到答案。

全力发展电动车该是一个大势。电动车本身也将走出运输工具的框架,如同一台可以运载人、物的活动信息空间,让更多的内容装载进来。

这也愈发让电动车具有了时尚特点。当汽车本身发生变化的时候,零部件企业自然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做出新的调整。

汽车零部件向电动化发生转变

燃油驱动与电动有着巨大的不同。一位日本汽车专家对笔者谈道,当汽车从燃油车向电动车转变后,零部件的总量忽然减少了一半乃至更多。比如燃油车使用引擎,电动车则使用马达。引擎大致由10000个零部件组成,但马达只需要2000个,两者相差了8000个零部件。

但电动车同时产生出诸多新的需求来,比如对图像处理、地图及自动驾驶、车内的信息化等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汽车与城市运行智能化结合、汽车自动驾驶开始正式进入到使用阶段后,新零部件的需求开始让零部件生产企业进行新的研发,企业经营本身也在发生变化。

在上海车展上,一家日本新企业表明了在汽车零部件方面的经营新理念。于今年1月1日成立的这家公司,将自家名称定义为“为未来的移动出行提供可持续发展技术”。新公司由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京滨、株式会社昭和以及日信工业株式会社四家企业合并而成,采用股份制运营模式,其中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占66.6%的股份、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占33.4%的股份。

该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僧伟利对笔者说道:“中国市场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电气化、自动驾驶化、共享化、网联化正在飞速发展。我们在中国共拥有22处生产和研发基地,将致力于为中国的客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从展台内容看,这家新公司展出了电动动力总成系统、先进底盘系统、自动驾驶/先进驾驶辅助系统以及摩托车等核心业务领域的全系列产品,其中包括面向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车载电机控制器,以及面向自动驾驶领域的双目相机等。

据介绍,面向自动驾驶领域的双目相机,可提供从成像、图像处理到物体识别处理、车辆控制信号生成一体化的双目视觉解决方案,可实现ACC、AEB等ADAS功能,为安心、安全、舒适的驾驶提供可靠支持。

该公司在上海车展推出了诸多电动化零部件产品

燃油车的最关键模块是引擎,到了电动车时代最关键的模块为发动机

在上海车展的会场上,笔者还看到另一家日本公司推出了其在三电系统方面的相关产品,包括电池中的透气膜、电机中的绝缘纸及电控中的绝缘导热材料等。公司负责人对笔者说,在车身轻量化以后,公司研发的铝合金专用增强贴等开始有了新的市场。汽车电动化对新材料提出了新问题,公司通过参加展会,及时获得市场需求方面的信息,开发相关产品,为企业提供最新材料、产品。

零部件企业能够在生产中实现碳中和,就能很大程度为汽车行业的减排做出贡献。僧伟利总裁说,“我们计划分两步走,首先到2030年工厂实现生产线的碳中和,同时实现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让二氧化碳削减50%。”

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新材料、新零部件的研发,在碳中和方面的努力,为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提供了前提条件。

去上海车展参观时,如果顺带看一下零部件企业的新产品的话,能对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更多的了解。2021年上海车展的最大特点该是电动化,不论是整车企业还是零部件企业,日企都在围绕这个主题努力展示自己的技术及产品。